“重”文言文意思
“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重”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zhòng/chóng

“重”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òng

1.形容词 重,与“轻”相对。《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而道远。”

【又】<形意动>以……为重。《五蠹》:“子孙累世絜驾,故人之。”

2.形容词 重要;重大。《〈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于三十年前。”

【又】名词 重要作用。《五人墓碑记》:“匹夫之有无于社稷也。”

3.动词 重视;看重。《琵琶行》:“商人利轻别离。”

4.形容词 贵重。《过秦论》:“不爱珍器宝肥饶之地。”

5.形容词 严重。《狱中杂记》:“情罪者反出在外。”

6.形容词 严格。《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以周。”

7.形容词 庄重。《论语·学而》:“君子不则不威,学则不固。”

8.动词 尊重。《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士。”

9.副词 更加;加重。《苏武传》:“见犯乃死,辱国。”

chóng

1.形容词 重叠。《三峡》:“岩叠嶂,隐天蔽日。”

2.量词 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我屋上三茅。”

3.副词 重新;再次。《琵琶行》:“添酒回灯开宴。”

4.动词 拖累;牵连。《汉书·荆燕吴传赞》:“事发相,岂不危哉。”

【重民】农民。

【重泉】⒈水极深的地方。⒉黄泉。

【重舌】古代指通晓外族语言并能够口译的人。

【重身】怀孕。

【重阴】⒈浓云密布的阴天。⒉地下。

【重足】迭足而立,不敢前进。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重”国语辞典解释

zhòng

名词
物體或人體的分量。例: 「物重」「體重」


形容词
1.物體的分量大。與「輕」 相對。例: 「這塊石頭比那塊木頭重。」

2.濃、厚。例: 「口味重」「顏色重」《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凡食無彊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

3.嚴峻的。例: 「重刑」「重罰」

4.要緊的。例: 「庫房重地」

5.劇烈的。例: 「重病」

6.價值高的。例: 「重酬」「重器」

动词
1.比……為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尊敬。例: 「尊重」「敬重」

3.偏好。例: 「重色輕友」

4.增加。《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今故興事動眾以增國城,是重吾罪也。」 《漢書.卷四.文帝紀》「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嬗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

副词
1.謹慎。例: 「安土重遷」《荀子.議兵》「重用兵者強,輕用兵者弱。」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古人所以重施刑於大夫者,殆為此也。」

2.每每、屢次。《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又佴之蠶室,重為天下觀笑。」 唐.白居易〈渭村雨歸〉詩: 「復茲夕陰起,野色重蕭條。」

chóng

名词
量詞。計算相疊、累積物的單位。例: 「九重天」「千重山」「萬重山」


动词
添加、複疊。《荀子.富國》「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 《文選.張衡.東京賦》「于時蒸民,罔敢或貳。其取威也重矣。我世祖念之。」


副词
再、另。例: 「重來」「重遊故地」「重修舊好」

“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𠀤音緟。
說文厚也。
增韻輕之對也。
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也。
禮·王制輕任幷,任分。
 又廣韻更爲也。
博雅,再也。
 又難也。
戰國策臣之所留也。
,猶難也。
前漢·淮南王傳文帝自切責之。
如淳曰:,難也。
 又貴也。
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而使之。
,猶貴也。
 又尊也。
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其國也。
,猶尊也。
 又尚也。
禮·緇衣臣儀行不辭。
,猶尚也。
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又數也。
左傳·襄四年武不可,用不恢于夏家。
,猶數也。
 又甚也。
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有憂者。
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不相善也。
猶甚也。
 又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
,貞正無邪。
 又戰國策踵高宛。
,輺也。
前漢·張耳𨻰餘傳從閒路絕其輺
 又星名。
博雅歲星謂之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平縣,屬渤海郡。
 又山名。
山海經隂之山。
 又木名。
博雅皮,厚朴也。
 又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𠀤音𢝆。
集韻厚也,善也,愼也。
五音集韻多也。
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則上聲。因其可之,與再、鄭,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義同。上去雖有二音,𠀤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又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𠀤音褈。
廣韻複也,疊也。
易·乾卦九三剛而不中。
上下俱陽,故剛也。
書·舜典華協于帝。
禮·禮器天子之席五,諸侯之席三,大夫再
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
 又穀名。
詩·豳風黍稷穋。
後熟曰
釋文,直容切,先種後熟曰
 又作穜,音同。
 又多也。
左傳·成二年器備。
,猶多也。
釋文直恭切。
 又累也。
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兮。
,猶累也。
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光。
釋文直龍切。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館。
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鄕城。
釋文直龍切。
 又車名。
詩·衞風較兮。
較,卿士之車。
釋文直恭切。
 又屋承霤也。
禮·檀弓池視霤。
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
釋文直容切。
 又地名。
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丘。
丘,曹邑。
 又人名。
書·呂𠛬乃命黎。
卽羲,黎卽和。
釋文直龍切。
 又姓。
正字通黎之後,明有省。
 又神所依也。
禮·檀弓主道也。
始死未作主,以主其神也。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
言始死作,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亦所以依神,故云主道也。
 又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又與童同。
禮·檀弓與其鄰汪踦往,皆死焉。
當爲童未冠者之稱。
釋文,音同。
 又正韻之仲切,音衆。
前漢·匈奴傳不如酪之便美。
,乳汁也。本作潼。
 又韻補叶直良切,音長。
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考證:〔禮·緇衣臣儀𠛬不辭。〕 謹照原文𠛬改行。

“重”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會人背負重物之意,本義是沈重。

詳解: 甲金文從「」從「」(象囊橐之形),商代象形金文作人背負囊橐之形,意會人背負重物,本義是沈重(柯昌濟、何琳儀)。從「」除表意之外,也是「」的聲符。甲骨文所從的「」(囊袋)或置於人形之下,而西周以後金文「」與「」共用筆畫,中豎合寫,為小篆字形所本。部分字形下加「」旁,表示人站在地上。

  金文有幾種用法:一、是一種容器、量器的名稱,典籍作「」,春成侯壺:「春成侯中府,為重(鐘),冢(重)十八益(鎰)。」二、用作地名,井侯簋:「易(賜)臣三品:州人、重人、墉人。」三、用作姓氏,即典籍的「」氏,十年洱陽令戈:「左庫工帀(師)重(董)棠」(參孫敬明、蘇兆慶)。

  戰國竹簡「」通假作「」,如《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飤(食)不童(重)味」,表示吃飯時不用兩種菜餚。

  《說文》:「重,厚也。从𡈼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