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文言文意思
“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量”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liáng/liàng

“量”字的古汉语解释

liàng

1.名词 升斗之类的量器。《汉书·律历志》:“斗者,聚升之也。”

2.<名容量;限量>。《论语·乡党》:“唯酒无,不及乱。”

3.名词 气量;度量。《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以亮有殊,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4.动词 估量;估计。《少年中国说》:“其进步未可也。”

liáng

1.动词 用量器计算东西的多少、长短。《高祖还乡》:“还酒债,偷了豆几斛。”

2.动词 思量;考虑。《孔雀东南飞》:“作计何不。”

“量”国语辞典解释

liáng

动词
1.以工具來計算物體的長短、大小或其他性質。例: 「量身高」「量溫度」「量體重」《莊子.胠篋》「為之斗斛以量之,則並與斗斛而竊之。」

2.商酌、考慮。例: 「考量」《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其多所裁量若此。」 宋.朱熹〈有懷南軒老兄呈伯崇擇之二友〉詩二首之一:「惟應微密處,猶欲細商量。」

liàng

名词
1.計算物體數量的器具。如斗、斛等。《廣韻.去聲.漾韻》「量,合、斗、斛。」 《漢書.卷二一.律歷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2.能容納事物的限度。例: 「容量」「器量」《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 宋.劉子翬〈夜飲〉詩: 「沉沉玉巵酒,量淺難負荷。」

3.數量、數目。例: 「含量」「流量」「重量」「降雨量」

动词
估計、審度。例: 「不自量力」「量入為出」《孟子.公孫丑上》「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

“量”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𠀤音亮。
集韻斗斛曰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衡。
釋文,力尚切,斗斛也。
左傳·昭三年齊舊四,豆區釜鍾。
禮·明堂位頒度,而天下大服。
,謂豆、區、斗、斛、筐、筥所容受。
前漢·律歷志者,龠、合、升、斗、斛也。
 又正韻,能容之謂
蜀志·黃權傳魏文帝察其有局
程子遺書或問:可學乎。曰:可。學進則識進,識進則進,人隨識長,亦有識高而不長者,識未至也。
 又限也。
禮·禮運月以爲
,猶分限也。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幣曰幣。
釋文,音亮。
 又音良。
 又審也。
禮·少儀事君者而后入,不入而后
釋文,音亮。
 又酒
論語惟酒無不及亂。
東都事略太祖謂王審琦曰:天必賜卿酒
 又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
說文稱輕重也。
馮衍·遂志賦弃衡石而意兮。
 又廣韻度多少也。
增韻多寡也。
唐書·武后紀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
 又度長短也。
周禮·夏官人。
,猶度也。謂以丈尺度地。
前漢·枚乗傳銖銖而稱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過。石稱丈,徑而寡失。
 又韻會
 又博雅,度也。
左傳·隱十一年度德而處之,力而行之。
釋文,音良。
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按古文亮、良二音通,今讀度,器爲亮,讀丈,商爲良,二音遂分。
 又山海經犬封國有文馬,縞身朱𩯡,目若黃金,名曰吉
郭璞曰:一作良。
 又字彙補與緉同。雙履也。
世說阮孚曰:未知能著幾屐。考證:〔禮·檀弓凡祭宗廟之禮幣曰幣。〕 謹照原書檀弓改曲禮。

“量”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字或從田,疑為「」之初文(裘錫圭),本義是糧田。

詳解:」字的構形初義未有定論。甲金文從「」從「」,「」象囊袋,異體從「」,疑「」是「」之初文(裘錫圭),本義是糧田。一說會太陽底下量度東西之意(于省吾、劉興隆),本義是衡量、量度。《說文》:「量,稱輕重也。从重省,曏省聲。𨤦,古文量。

  甲骨文構形有多種說法,何琳儀認為從「」從「」,昜、東共用豎筆,「」是量的聲符。孫常敍認為不從「」,所謂「」形象囊袋的袋口,象張囊橐之口以量物之形,按此說與字形不合,「」已象袋子上下兩端皆有束縛,故不能再象袋口。郭沫若認為此字是「」的古文,象太陽從東方昇起,大放光明,按此說雖可從聲音方面說明「」與「」的關係,但除音理之外,與「」字的用義難以連繫。甲骨文又有從「」和從「」之形,或不從「」而從「」形,所謂「」形疑為筆畫增繁所致。

  甲骨文用為人名和地名,金文用為國名和人名,戰國竹簡用作衡量之意,《上博楚竹書二.容成氏》:「不量丌(其)力之不足」。又表示度量衡之度量,《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慎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