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文言文意思
“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躬(简繁同形)
拼音:gōng
“躬”字的古汉语解释
gōng
1.名词 身体。《中山狼传》:“我鞠躬不敢息。”
2.代词 自身;自己。《诗经·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3.副词 亲自。《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躬”国语辞典解释
gōng
名词身體。《爾雅.釋詁下》:「躬,身也。」 例: 「鞠躬」 、「政躬康泰」 。《詩經.大雅.生民》:「纘戎祖考,王躬是保。」
副词
親身、親自。例: 「事必躬親」 。晉.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身為國史,躬覽載籍。」 唐.王勃〈滕王閣序〉:「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动词
彎曲。例: 「躬身為禮」 。
“躬”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居崇切集韻韻會居雄切,𠀤音弓。說文躳或从弓,身也。
五經文字躬,俗躳字。今經典通用。
易·蒙卦見金夫不有躬。
又艮卦艮其身,止諸躬也。
疏躬,猶身也。
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
詩·邶風我躬不閱。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伯執躬圭。
註以人形爲瑑飾。
又姓。
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韻補叶姑弘切易·震卦不于其躬,于其鄰。
班固·東都賦登靈臺考休徵,俯仰乎乾坤,參象乎聖躬。
又叶俱王切。
𨻰琳·大荒賦延年其可留兮,何勤遠以苦躬。紛吾情之駘蕩兮,嗟吾願有弗遑。考證:〔班固·東都賦登靈臺乎考休徵。〕 謹照原文臺下省乎字。
“躬”形意通解
略說: 「躬」本作「躳」,從「身」,從「呂」,「呂」像脊骨之形。「躬」是「躳」的或體,從「身」,從「弓」,「弓」像身體之形,亦表聲。本義是身體。詳解: 「躬」本作「躳」,從「身」,從「呂」,「呂」像脊骨之形。甲金文未見「躬」字,戰國楚文字皆從「呂」。「躬」是「躳」的或體,從「身」,從「弓」,「弓」像身體之形,亦表聲。本義是身體。《說文》:「躳,身也。从身从呂。躬,躳或从弓。」《爾雅.釋詁上》:「躬,身也。」如《尚書.牧誓》:「爾所弗勗,其于爾躬有戮。」《孔傳》:「臨敵所安,汝不勉,則於汝身有戮矣。」「勗」同「勖」,表示勉力、努力。《呂氏春秋.孝行》:「身者非其私有也,嚴親之遺躬也。」
「躬」引申表示自我、自己。如《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禮記.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鄭玄注:「躬,猶己也。」
從自我義引申表示親自、親身。如《儀禮.士昏禮》:「宗子無父母之命,親皆沒,己躬命之。」鄭玄注:「躬,猶親也。」《戰國策.韓策一》:「公仲躬率其私徒以鬭於秦,願公之熟計之也。」意謂公仲親自率領他的下屬和秦國戰鬥,希望君主可以仔細考慮。《上博竹書五.姑成家父》簡1、6:「躬與(舉)士處[土官](官),旦夕治之,思(使)又(有)君臣之節。」「躬舉士處官」即親自舉薦賢才而使處官位。(曹銀晶)
「躬」亦表示彎下身體的動作,如《管子.霸形》:「桓公變躬遷席,拱手而問。」《淮南子.人間》:「斂躬而行,至於吳,見太宰嚭。」彎身的動作多表示恭敬謹慎之貌,如《漢書.馮奉世傳》:「宜鄉侯參鞠躬履方,擇地而行,可謂淑人君子。」顏師古注:「鞠躬,謹敬貌。」
「躬」通作「窮」,如《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躬為匹夫而不願富,貴為諸侯而無財。」孔廣森補注:「躬,讀為窮。」馬王堆帛書《戰國縱橫家書.朱己謂魏王章》164-165行:「皆識秦【之欲無】躳(躬─窮)也,非盡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內,必不休。」「躳(躬)」讀為「窮」,表示窮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