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文言文意思
“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恭(简繁同形)
拼音:gōng
“恭”字的古汉语解释
gōng
形容词 容貌端庄严肃;谦逊有礼。《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谏太宗十思疏》:“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恭人】⒈宽和谦恭之人。⒉贵妇人的封号。⒊宋元时期对官吏之妻的敬称。
“恭”国语辞典解释
gōng
动词1.尊敬。《說文解字.心部》:「恭,肅也。」 《孔子家語.卷三.弟子行》:「恭老卹幼,不忘賓旅。」
2.遵行、奉行。《三國志.卷五五.吳書.黃蓋傳》:「初皆怖威,夙夜恭職。」
3.稱讚。例: 「恭維」 。
名词
1.一種拱手致意的禮節。例: 「打恭作揖」 。《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請過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
2.姓。如晉代有恭播。
形容词
謙和。例: 「恭敬」 、「謙恭有禮」 。
副词
敬肅。例: 「恭送」 、「洗耳恭聽」 、「恭候大駕」 。
“恭”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𠀤音供。說文肅也。
書·洪範貌曰恭。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
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
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
註夙夜敬事曰恭。
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
禮·少儀賔客主恭。
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
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
詩·大雅虔共爾位。
註恭字古與共通。
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
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
書·泰誓恭行天罰。或作龔。
又叶區王切,音匡。
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𢙄。从心。共聲。今作恭。考證:〔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註在貌爲恭,在心爲敬。〕 謹照原書註改疏。〔論語溫良恭儉讓。註和從不逆謂之恭。〕 謹照原書註改疏。
“恭”形意通解
略說: 「恭」古作「龏」、「共」,兩字皆從「𠬞」,象兩手捧奉物件,有敬奉之義。「恭」從「共」從「心」,本義是肅敬、恭敬。詳解: 「恭」古作「龏」、「共」,兩字皆從「𠬞」,象兩手捧奉物件,有敬奉之義。西周金文以「龏」表示恭敬奉事,戰國以後,簡帛又以「共」表示恭敬,按「龏」、「共」、「恭」音同,故古通用。戰國楚文字「共」上部之「廿」一度寫成「心」形(參見「共」),以表示心中恭敬,後於「共」下加「心」為義符。「恭」最早見於長沙子彈庫帛書甲篇第8行「恭(恐)民未智(知)」,簡文音近通讀作「恐」,表示恐怕。「恭」從「共」從「心」,本義是肅敬、恭敬。《說文》:「恭,肅也。从心,共聲。」段玉裁注:「肅者,持事振敬也。」如《論語.顏淵》:「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孟子.離婁上》:「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恭」亦表示奉行。《釋名.釋言語》:「亦言供給事人也。」如《尚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孔傳:「恭,奉也。」「恭行天罰」意謂奉天之命進行懲罰,後借指天子用兵。又如《後漢書.孝桓帝紀》:「群公卿士,虔恭爾位,勠力一意,勉同斷金。」
「恭」和「敬」在古書中經常對舉或連用。如《左傳.宣公二年》:「不忘恭敬,民之主也。」《禮記.少儀》:「賓客主恭,祭祀主敬。」鄭玄注:「恭在貌,敬在心。賓客輕,故主恭,祭祀重,故主敬。」若分開而論,則「恭」則重於外在行為,而「敬」則主要指內心感情,故云「肅然起敬」、「玩世不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