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鍪”文言文意思
“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鍪(简繁同形)
拼音:móu
“鍪”字的古汉语解释
móu
1.名词 古代一种头盔,也叫“兜鍪”。《战国策·韩策一》:“甲、盾、鞮、鍪、铁幕、革块,无不毕具。”
2.名词 像兜鍪的帽子。《荀子·礼论》:“荐器则冠有鍪而毋縰。”
3.名词 一种锅。《急就篇》:“铁鈇钻锥釜鍑鍪。”
“鍪”国语辞典解释
móu
名词1.古代的一種炊具。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七下.釋器》:「鍪,釜也。」
2.古代士兵所戴的頭盔。《戰國策.韓策一》:「甲、盾、鞮、鍪、鐵幕、……,無不畢具。」
“鍪”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浮切集韻迷浮切正韻莫侯切,𠀤音謀。說文鍑也。
又廣韻兜鍪,首鎧。
書·說命·惟甲冑起戎註冑,兜鍪也。
釋文鍪,莫侯反。
韻會譌作䥐。
又正韻冠卷。
荀子·禮論篇冠有鍪而無縱。
又集韻莫𠋫切,音茂。
博雅釜也。
又韻補叶蒙晡切,音模。
急就章弓弩箭矢鎧兜鍪,鐵棰撾杖梲柲殳。殳音殊。
正字通兜鍪,形似釜而反脣,非炊具。說文長箋云:軍士以首鎧爲炊具,故曰兜。兜爲冑名,鍪則釜名,一物兼二義。按軍伍鐎斗,晝炊夜擊,未有以首鎧炊者。凡被圍,糧匱援絕,煮弩鎧,食筋革,皆勢窮使然,非軍士例用首鎧爲炊也。箋說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