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羹”文言文意思
“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羹”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gēng

“羹”字的古汉语解释

gēng

1.名词 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带汤的食物。《荀子·非相》:“啜其,食其胾。”《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得之则生,弗得死。”

【辨】羹,汤。“羹”,在上古时指用肉或菜等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和“菜汤”不同。“汤”,在唐以前一般只指热水,后来才指菜汤。

“羹”国语辞典解释

gēng

名词
用肉、菜等芶芡煮成的濃湯。《左傳.隱公元年》「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 三國魏.曹植〈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动词
一種烹飪方法。材料加水或高湯煮滾,用芡粉勾芡成薄糊狀。

láng

名词
不羹:地名。春秋時地,故址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襄陽縣東南。《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 晉.杜預.注:「襄陽縣東南有不羹城,定陵西北有不羹亭。」

“羹”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𠀤音庚。
說文作𩱧。五味和也。小篆从羔从美。
爾雅·釋器肉謂之
肉臛也。
肉之所作臛名
書·說命若作和,爾惟鹽梅。
鹽咸梅醋,須咸醋以和之。
禮·樂記不和。
,肉湇,不調以鹽菜。
 又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待之。
 又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又集韻盧當切,音郞。
韻補左氏傳,陳蔡不
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按說文、小篆俱作正字通止收羮,不收,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字。見未集。

“羹”形意通解

」古作「𩱧」,《說文》:「𩱧,五味盉羹也。从𩰲从羔。《詩》曰:『亦有和𩱧。』𩱋,𩱧或省。𢑌,或从美,𩱧省。羹,小篆从羔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