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言文意思
“罗”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羅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luó
“罗”字的古汉语解释
luó
1.名词 捕鸟的网,泛指网。《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之罗,则雀不失矣。”
2.动词 张网捕捉。《诗经·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3.动词 招纳;网罗。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所以罗天下之士。”
4.动词 罗列;排列;分布。《归田园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5.名词 织得稀疏而轻软的丝织品,也指穿这种丝织品的人。《孔雀东南飞》:“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6.名词 细密的筛子,也指用“罗”筛。王禹偁《病中书事上集贤钱侍郎》:“罗药幽香散。”
【罗缕】详细;详尽;详尽叙述。
【罗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
【罗掘】原指被围困后粮食断绝,只好靠张网捉鸟,掘地捕鼠来充饥。后泛指竭力筹措钱财。
“罗”国语辞典解释
luó
名词1.用來捕捉的網子。例: 「天羅地網」 。《詩經.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
2.質地輕軟的絲織品。例: 「綾羅綢緞」 。《戰國策.齊策四》:「下宮糅羅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為緣。」
3.一種濾東西的器具。似篩而邊較深寬,下蒙以密網,可用來播麵粉或過濾流質。
4.姓。如元代有羅貫中。
动词
1.捕捉。例: 「門可羅雀」 。《詩經.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2.招致、延攬。《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 《三國演義》第一〇回:「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不羅而致之?」
3.囊括、涵蓋。例: 「包羅萬象」 。《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4.陳列、分布。例: 「羅列」 、「星羅棋布」 。《文選.班固.西都賦》:「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罗”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魯何切集韻韻會良何切正韻朗何切,𠀤音蘿。說文以絲罟鳥。古者芒氏初作羅。
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
註謂羅絡之。
詩·王風雉離於羅。
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
又類篇帛也。
釋名羅文,疎羅也。
戰國策下宮糅羅紈,曳綺縠。
又廣雅羅,列也。
楚辭·九歌羅生兮堂下。
註羅列而生。
又國名。
左傳·桓十二年羅人欲伐之。
註羅,熊姓國,在宜城縣西山中,後徙。
又水名。
史記·屈原傳遂自投汨羅。
註汨水在羅,故曰汨羅。
又新羅,東夷國名。
唐書·東夷傳新羅,弁韓苗裔也,居漢樂浪地。
又姓。
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爲氏。
又羅羅,獸名。
山海經北海有獸,狀如虎,名曰羅羅。
駢雅靑虎謂之羅羅。
又菴羅,果名。
本草梨之類,色黃,如鵝梨。
又集韻鄰知切,音離。義同。
又集韻郞佐切,音囉。邏或省作羅。巡也。
“罗”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网」從「隹」。後增意符「糸」,寫作「羅」。本義是捕鳥用的網。詳解: 甲骨文從「网」從「隹」。後增意符「糸」,寫作「羅」。甲骨文用作方國名。如《合集》880正:「乙卯卜,爭鼎(貞):旨𢦔䍜。」金文用作人名。如羅兒匜:「羅兒□□,吳王之姓(甥)。」「兒」是春秋金文習見的人名後綴。
「羅」的本義是捕鳥用的網。《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如《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毛傳:「鳥網為羅。」《韓非子.難三》:「以天下為之羅,則雀不失矣。」
「羅」也表示張網捕鳥。《說文》:「羅,以絲罟鳥也。」如《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
「羅」表示包括、包羅。如《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成玄英疏:「包羅庶物,囊括宇內。」又表示招致、招羅。如《漢書.王莽傳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後千數。」
「羅」表示排列、分布。《廣雅.釋詁一》:「羅,列也。」如《漢書.天文志》:「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列:一曰天旗,二曰天苑,三曰九斿。」《文選.楊子雲〈長楊賦〉》:「羅千乘於林莽,列萬騎於山隅。」
「羅」是一種稀疏而輕軟的絲織品。《廣韻.歌韻》:「羅,羅綺也。」如《楚辭.招魂》:「蒻阿拂壁,羅幬張些。」王逸注:「羅,綺屬也。張,施也。言房內則以蒻席薄床,四壁及與曲隅復施羅幬,輕且涼也。」《淮南子.主術》:「是猶貫甲冑而入宗廟,被羅紈而從軍旅,失樂之所由生矣。」
「羅」通「罹」,表示遭遇。如《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顏師古注:「羅,罹也,遭也。」《論衡.辨祟》:「或有所犯,抵觸縣官,羅麗刑法,不曰過所致,而曰家有負。」
「羅」也是一種細密的篩子,同「籮」。如《齊民要術.柰林檎》:「下水,更抨,以羅漉去皮子。」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粹精》:「凡麥經磨之後,幾番入羅,勤者不厭重復。」又作動詞,表示用羅篩東西。如唐代白居易〈即事〉:「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