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国语辞典解释
fá
名词犯法的人所受的罪刑。例: 「刑罰」 、「責罰」 。《書經.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
动词
1.懲治。例: 「處罰」 、「懲罰」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
2.出錢贖罪。例: 「罰鍰」 。《史記.卷一〇二.張釋之傳》:「一人犯蹕,當罰金。」
“罚”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房越切,音伐。說文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
春秋·元命包罔言爲詈,刀詈爲罰。罰之言罔陷於害。
易·豫卦則𠛬罰淸而民服。
書·呂𠛬五𠛬不𥳑,正於五罰。
傳出金贖罪。
周禮·地官·司救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
註罰謂撻擊之也。
又韻補叶扶廢切江淹·齊高帝誄綴機剟賊,輕章削罰。矜𤰞廣慈,合賤兼愛。愛字音炁。○按說文在刀部,今倂入。考證:〔周禮·地官·司徒凡民之有衺惡者,三讓而罰之。〕 謹照原文司徒改司救。三讓而罚下省之字。
“罚”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刀」,「詈」亦聲,表示持刀罵人,其罪較輕。本義是罪行。詳解: 《說文》指出「罰」會拿刀罵人之意,因沒有傷人,所以是小罪。魯實先認為從「言」從「剛」,表示說話過於剛硬便要受罰。《說文》:「𠟟,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賊,但持刀罵詈,則應罰。」張世超等認為「詈」是聲符。
金文表示處罰,散氏盤:「實余有散氏心賊,則鞭千罰千。」又表示訴訟,大盂鼎:「罰訟」,表示刑獄訴之事。又有「罰客」一詞,見於陳喜壺,石志廉認為相當於「鑄客」,表示掌管冶鑄的長官。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