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文言文意思
“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芳”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fāng

“芳”字的古汉语解释

fāng

1.形容词 花草的香乞;香;芳香。宋玉《风赋》:“迴穴冲陵,萧条众。”《桃花源记》:“草鲜美,落英缤纷。”

2.名词 芳香的草;花草;花。《涉江》:“腥臊并御,不得薄兮。”

3.形容词 美好的(声名、德行)。《滕王阁序》:“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邻。”

“芳”国语辞典解释

fāng

名词
1.花草的香氣。《說文解字.艸部》「芳,香艸。」 清.段玉裁.注:「香艸當作艸香。」 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唐.柳宗元〈南中榮橘柚〉詩: 「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餘芳。」

2.香草、花草。例: 「孤芳自賞」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 「遠芳侵古道,晴翠連荒城。」 宋.羅願《爾雅翼.卷二.茝》「王逸章句曰:『行清潔者佩芳。』」

3.比喻美好的德性或聲譽。例: 「流芳百世」

形容词
1.對人的敬稱。例: 「芳翰」「芳儀」「芳名」

2.美好的。例: 「芳姿」「芳辰」 。南朝宋.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詩〉:「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芳”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正韻𠀤敷方切,音妨。
說文香草也。
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芷。
杜蘅、芷,皆香草名。
 又玉篇,香氣貌。
司馬相如·美人賦香芬烈。
 又屈原·離騷與澤其雜糅兮。
,德之臭也。
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于南頓。
 又韻會州名。地多草,置在常縣。
 又姓。
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垂敷。
韻學集成字从屮作屮下方。考證:〔屈原·離騷與澤其雜糅兮。,德之貌也。〕 謹照原文貌改臭。

“芳”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花草的香氣。

詳解: 從「」,「」聲。本義是花草的香氣。《說文》:「芳,香艸也。从艸,方聲。」段玉裁注:「香艸當作艸香。《廣雅.釋器》:「芳,香也。」如《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淮南子.說林》:「石生而堅,蘭生而芳,少有其質,長而愈明。

  「」引申表示香草。如《楚辭.離騷》:「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王逸注:「杜蘅、芳芷,皆香草也。」後泛指花卉,如唐代劉希夷〈采桑〉:「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綠。」北宋呂陶〈百合〉:「盛夏眾芳息,景物殊寂寥。

  「」可比喻有賢德之人。如《楚辭.離騷》:「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王逸注:「眾芳,喻群賢。」「三后」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又如唐代杜甫〈蘇端薛複筵簡薛華醉歌〉「愛客滿堂盡豪翰,開筵上日思芳草。

  「」也表示美好的,如《文選.劉休玄〈擬行行重行行〉》:「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北宋歐陽修〈減字木蘭花〉:「愛惜芳時,莫待無花空折枝。」又特指美好的名聲或德行。如漢代蔡邕〈劉鎮南碑〉:「昭示來世,垂芳後昆。《三國志.魏書.后妃傳》:「故西陵配黃,英娥降媯,並以賢明,流芳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