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文言文意思
“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防(简繁同形)
拼音:fáng
“防”字的古汉语解释
fáng
1.名词 堤岸;堤坝。《周礼·地官》:“以防止水。”
2.动词 防备;防守。《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防”国语辞典解释
fáng
名词1.堤、壩。《說文解字.阜部》:「防,隄也。」 《周禮.地官.稻人》:「以瀦畜水,以防止水。」
2.要塞。《史記.卷六九.蘇秦傳》:「民力罷敝,雖有長城、鉅防,惡足以為塞?」 唐.白居易〈與仕明詔〉:「卿久鎮邊防,初膺閫寄。」
3.戒備的事。例: 「冬防」 、「海防」 、「國防」 。
4.姓。如漢代有防廣。
动词
1.築堤。《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善溝者水漱之,善防者水淫之。」
2.戒備。例: 「防備」 、「提防」 、「以防萬一」 、「保密防諜」 。
“防”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扶方切,音房。說文隄也。
玉篇鄣也。
廣韻防禦也。
爾雅·釋地墳,大防。
疏墳謂崖岸,狀如墳墓,名大防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
左傳·襄二十五年町原防。
註防,隄也。
穀梁傳·昭八年艾蘭以爲防。
註防爲田之大限。
孟子無曲防。
戰國策有長城鉅防,足以爲塞。
又玉篇備也。
易·旣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又玉篇禁也。
禮·檀弓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
註防,禁放溢也。
又爾雅·釋宮容謂之防。
註形如今牀頭小曲屛風,唱射者所以自防隱也。
顏延之·答鄭尚書詩踟躕淸防密。
註淸防,屛風也。
又𨻰邑名。
詩·𨻰風防有鵲巢。
傳防,邑也。
又魯地名。
春秋·隱九年冬,公會齊侯于防。
註防,魯地,在琅琊縣東南。
又隱十年取防。
註高平昌邑縣西南有西防城。
又防風氏,國名。
魯語禹致羣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后至。
又姓。
正字通漢有孝子防廣,明防盛。
又與房同。
史記·項羽紀封楊武爲吳防侯。
前漢·地理志作吳房,屬汝南郡。
註孟康曰:本房子國。
又武帝紀有芝生殿防內中。
又溝洫志宣防塞兮萬福來。
又說文或作𨹛。
玉篇或作坊。
禮·坊記大爲之坊,民猶踰之。
註坊,同防。
又集韻分房切,音方。
詩·秦風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傳防,比也。
箋猶當也。
釋文毛音方,鄭音房。
又集韻通作方。
前漢·功臣表汁防肅侯雍齒。
史記作什方。
又廣韻符况切集韻韻會符訪切,𠀤坊去聲。
廣韻守禦也。
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防。
釋文防,扶放切,又音房。
又集韻隄也。亦同坊。
“防”形意通解
略說: 從「土」,「方」聲。本義是堤壩、堤防。詳解: 從「土」,「方」聲。本義是堤壩、堤防。《說文》:「防,隄也。从𨸏,方聲。𨹛,防或从土。」《說文》或體作「𨹛」,參見「坊」。古書中的例子如《周禮.考工記.匠人》:「凡溝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埶」同「勢」。又如《史記.秦始皇本紀》:「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
「防」作動詞表示堵塞。《玉篇.阜部》:「防,障也。」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國語.楚語》:「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
「防」引申表示防備。如《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孔穎達疏:「君子思其後患而豫防之。」《淮南子.脩務》:「堀虛連比,以像宮室,陰以防雨,景以蔽日。」高誘注:「防,衛也。」
「防」表示阻止、防止。如《左傳.文公六年》:「教之防利,委之常秩。」杜預注:「防惡興利。」孔穎達疏:「防者,防使勿然。」《漢書.王莽傳中》:「欲防民盜鑄,乃禁不得挾銅炭。」
「防」表示軍事要塞、關防。如《韓非子.初見秦》:「長城巨防,足以為塞。」今本《竹書紀年.顯王》:「十八年,齊築防以為長城。」
「防」也表示抵禦、防御。《廣韻.漾韻》:「防,守禦也。」如《後漢書.鄧寇列傳》:「高祖留蕭何鎮關中,吾今委公以河內,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率厲士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水經注.江水》:「昔巴、楚數相攻伐,藉險置關,以相防捍。」
「防」還表示相當。《詩.秦風.黃鳥》:「維此仲行,百夫之防。」毛傳:「防,比也。」鄭玄箋:「防,猶當也,言此一人當百夫。」
「防」是古地名。《左傳.隱公九年經》:「公會齊侯于防。」杜預注:「防,魯地,在琅邪縣東南。」又《左傳.隱公十年經》:「辛巳,取防。」楊伯峻注:「防,據《方輿紀要》,在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南六十里。從此魯有二防邑,此為西防,近齊國者為東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