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文言文意思
“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帆(简繁同形)
拼音:fān
“帆”字的古汉语解释
fān
1.名词 船桅上的布篷;风帆。《行路难》:“直挂云帆帆济沧海。”
2.名词 代指船。《望天门山》:“孤帆一片日边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
“帆”国语辞典解释
fán
名词1.掛在船桅上,利用風力使船行駛前進的布幔。例: 「揚帆」 、「船帆」 。《老殘遊記》第一回:「又有兩枝新桅,掛著一扇簇新的帆。」
2.借指船。唐.溫庭筠〈憶江南.梳洗罷〉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南,過盡千帆皆不是。」 宋.蘇軾〈次前韻送劉景文〉詩: 「何時歸帆泝江水,春酒一變甘棠湖。」
fān
參見「帆布」 條。“帆”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符炎切,音凡。集韻舟上幔以帆風。
馬融·廣成頌張雲帆施蜺幬。
又石帆,草名。
左思·吳都賦石帆水松。
註劉逵曰:石帆生海嶼石上,草類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扶泛切,音梵。
廣韻船使風。
釋名帆,汎也。隨風張幔曰帆。使舟疾,汎汎然也。
韓愈·除官赴闕詩無因帆江水。
註洪興祖曰:船使風也。
玉篇與𦨲同。亦作颿。
“帆”形意通解
略說: 從「巾」,「凡」聲。本義是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掛在船桅上。詳解: 從「巾」,「凡」聲。本義是利用風力使船前進的布篷,掛在船桅上。《廣韻.凡韻》:「帆,船上幔也。」如三國魏曹丕〈浮淮賦〉:「于是驚風泛,涌波駭,眾帆張,群櫂起,爭先遂進,莫適相待。」《三國志.吳書.丁奉傳》:「時北風,奉舉帆二日至,遂據徐塘。」
「帆」也表示帆船。如《文選.謝靈運〈過始寧墅〉》:「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唐代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帆」還表示張帆行駛。《釋名.釋船》:「隨風張幔曰帆,帆,泛也,使舟疾汎汎然也。」如唐代韓愈〈除官越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不枉故人書,無因帆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