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文言文意思
“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置(简繁同形)
拼音:zhì
“置”字的古汉语解释
zhì
1.动词 放弃。《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2.动词 放置;安放。《五人墓碑记》:“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3.动词 放逐。《郑伯克段于鄢》:“遂置姜氏于城颍。”
4.动词 摆设。《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5.动词 设置。《过小孤山大孤山》:“南朝自武昌到京口,列置烽燧。”
6.动词 置办;购买。《苏武传》:“既至胸奴,置币遗单于。”
7.动词 释放。《史记·吴王濞列传》:“斩首盘虏,比三百石以上皆杀之,无有所置。”
8.动词 关押。《狱中杂记》:“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
【置邮】驿站。
“置”国语辞典解释
zhì
动词1.釋放、赦免。《國語.鄭語》:「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於王,王遂置之。」 《史記.卷一〇六.吳王濞傳》:「擊反虜者,深入多殺為功,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2.廢棄。《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夫以賤匹貴,國之害也;置大立少,亂之本也。」 《國語.周語中》:「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
3.安放。例: 「本末倒置」 。《書經.說命上》:「爰立作柤,王置諸其左右。」
4.建立、設立。《墨子.明鬼下》:「三代之聖王,其始建國營都,日必擇國之正壇,置以為宗廟。」 《史記.卷五.秦本紀》:「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
5.購買、添加。例: 「置產」 。
名词
驛車、驛站。《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宋.蘇軾〈荔枝歎〉:「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置”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陟吏切集韻韻會竹吏切正韻知意切,𠀤音智。說文赦也。
註徐鍇曰:从直,與罷同意。置之則去之也。
又玉篇立也。
廣韻設也。
書·說命王置諸其左右。
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
註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祿。
前漢·周勃傳不知置辭。
註師古曰:置,立也。
又玉篇安置也。
又廣雅郵置,關驛也。
前漢·曹參傳取狐父祁善置。
註師古曰:置,若今之驛也。
又集韻直吏切,音㯰。樹也。周禮,凡試廬事,置而搖之。
“置”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𦥑」從「之」(或從「止」)從「●」。「之」或「止」既象徵雙手(「𦥑」)所持之物,亦表音。「●」象器物的架座。全字象以兩手置物於架座,是置立的「置」的本字。(裘錫圭)詳解: 甲骨文從「𦥑」從「之」(或從「止」)從「●」。「之」或「止」既象徵雙手(「𦥑」)所持之物,亦表音。「●」象器物的架座。全字象以兩手置物於架座,是置立的「置」的本字。(裘錫圭)卜辭中用為動詞,如《合集》22912「其置新竽」、《合集》32014「丁子(巳)置壴」。「竽」、「壴」都是樂器,商人設置樂器以事鬼神。
小篆從「网」,「直」聲。《說文》:「置,赦也。从网、直。」「网」是「網」的初文,隸楷階段漸變為「罒」形。
「置」表示擺放、放置。《玉篇.网部》:「置,安置。」如《莊子.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湯武立為天子,而後世絕滅。」《史記.秦始皇本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置」表示建立、設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天之所置,其可廢乎?」《管子.任法》:「故黃帝之治也,置法而不變,使民安其法者也。」又表示任命。如《呂氏春秋.勿躬》:「蚤入晏出,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貴富,臣不如東郭牙,請置以為大諫臣。」
「置」表示購置、置辦。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置履」即買鞋。又如《漢書.李廣蘇建傳》:「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
「置」表示赦免、釋放。如《國語.鄭語》:「襃人襃姁有獄,而以為入於王,王遂置之。」韋昭注:「置,赦襃姁。」《史記.吳王濞列傳》:「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置」亦表示放棄、棄置。如《韓非子.十過》:「君曰:『子置勿復言。』」《史記.項羽本紀》:「沛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與樊噲、夏侯嬰、靳彊、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
「置」還表示驛站。《廣雅.釋詁四》:「置,驛也。」如《漢書.文帝紀》:「太僕見馬遺財足,餘皆以給傳置。」顏師古注:「置者,置傳驛之所,因名置也。」又如《後漢書.和帝紀》「十里一置,五里一候。」李賢注:「置,謂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