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国语辞典解释
àn
名词深黑色。《說文解字.黑部》:「黯,深黑也。」
副词
1.暗淡沒有光澤。例: 「黯淡無光」 。唐.李華〈弔古戰場文〉:「黯兮慘悴,風悲日曛。」
2.失色、頹喪感傷。宋.柳永〈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詞: 「黯相望,斷鴻聲裡,立盡斜陽。」 《聊齋志異.卷一.王成》:「王呼妻出現,負敗絮,菜色黯焉。」
“黯”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乙減切韻會幺減切,𠀤音黤。說文深黑也。
家語孔子曰:黯然而黑。
蔡邕·述行賦𤣥雲黯以凝結兮,集零雨之溱溱。
又廣韻黯然,傷別貌。
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又人名。
左傳·哀二十一年吳王曰:史黯何以得爲君子。
註卽蔡墨也。
又廣韻乙咸切集韻於咸切,𠀤音𤟟。
又集韻鄔感切,音晻。義𠀤同。
“黯”形意通解
略說: 從「黑」,「音」聲,本義為深黑色。詳解: 從「黑」,「音」聲,本義為深黑色。《說文》:「深黑也。从黑,音聲。」《史記‧孔子世家》:「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
「黯」可表示昏暗、沒有光澤。《論衡‧無形》:「人少則膚白,老則膚黑,黑久則黯,若有垢矣。」
「黯」也表示心神沮喪貌。宋范仲淹〈蘇幕遮‧懷舊〉:「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