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文言文意思
“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厥(简繁同形)
拼音:jué
“厥”字的古汉语解释
jué
1.代词 他的;他们的。《复庵记》:“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代词 那。柳宗元《封建论》:“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
3.副词 乃。《报任安书》:“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厥”国语辞典解释
jué
动词氣悶而暈倒。例: 「昏厥」 、「暈厥」 。
代词
他的、那個。同「其」 。例: 「大放厥詞」 、「允執厥中」 。《書經.禹貢》:「厥土惟白壤,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 《文選.賈誼.弔屈原文》:「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
连词
1.於是、才。《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2.之、以。《書經.無逸》:「自時厥後,立王生則逸。」
助词
語助詞,無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斯蓋別詩之原始,命賦之厥初也。」
“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居月切,音蕨。說文發石也。从厂,欮聲。
玉篇短也。
爾雅·釋言其也。
周禮·地官·鄕大夫之職厥明。
註其也。
又前漢·諸侯王表漢諸侯王厥角稽首。
註應劭曰:厥者,頓也。角者,頟角也。
又姓。
韻會京兆人,漢賜衡山王妾厥氏。
又韻會九勿切,音𠜾。突厥世居金山,工於鐵作,金山狀如兜鍪。俗呼兜鍪爲突厥,因爲國號。
“厥”形意通解
略說: 「厥」之古文作「氒」,《廣韻》:「氒,古文厥字」。甲金文「氒」象橫置之矢栝之形(郭沫若、羅振玉)。本義是箭本扣弦處,假借為人稱代詞。詳解: 「厥」之古文作「氒」,《廣韻》:「氒,古文厥字」。甲金文「氒」象橫置之矢栝之形(郭沫若、羅振玉)。本義是箭本扣弦處,假借為人稱代詞。
金文「氒」字皆向左。今典籍皆作「厥」而不用「氒」,敦煌本隸古定《尚書》皆作「氒」(容庚)。
裘錫圭認為「氒」是「㞢」字的橫置,姑備一說。
「厥」之用義相當於「其」,《史記》引《尚書》「厥」多改譯為「其」。甲骨文通讀為「其」,為擬測之詞。金文用作人稱代詞,𤼈鐘:「丕顯高且(祖)、亞且(祖)、文考,克明氒(厥)心」,又用作指示代詞,盂鼎:「畯(允)正氒(厥)民」,意謂信實地治理他的人民。
古文字「氏」、「厥」形近而混,參見「氏」。
《說文》:「氒,木本。从氏。大於末。讀若厥。」
《說文》:「厥,發石也。从厂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