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文言文意思
“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厌”字

繁体:简化方式:删改部件或笔画

拼音:yàn

“厌”字的古汉语解释

yàn

1.形容词 通“餍”。满足。《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之有?”《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

2.动词 讨厌;厌恶。《少年中国说》:“老年人常事,少年人常喜事。”

3.形容词 通“餍”。饱。《老子·五十三章》:“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

【厌代】皇帝死亡。

“厌”国语辞典解释

yàn

动词
1.飽、滿足。例: 「貪得無厭」《左傳.隱公元年》「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 《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2.憎惡、嫌棄。例: 「厭惡」《左傳.隱公十一年》「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yān

參見「厭厭」 條。

“厌”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𠀤饜入聲。
說文笮也。从厂,𤞣聲。
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
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
厭者,壓也。鎭壓𡨥難,使之銷靡也。
 又正韻順從貌。
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又增韻禳也,當也。
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
 又合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
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損也。
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
厭猶損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
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廣韻惡夢也。
 又集韻厭次,地名。
 又集韻或作壓。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豔切,饜去聲。
集韻足也。
詩·周頌有厭其傑。
厭,受氣足也。
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
厭,滿也。
 又韻會厭,斁也。
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
 又通作饜。
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
厭是饜飫之義。
 又唐韻集韻於琰切。
正韻於檢切,𠀤音掩。
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又正韻惡也。
論語天厭之。
 又廣韻厭,魅也。別作魘。
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又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
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
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又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
說文安也。
詩·小雅厭厭夜飮。
秦風厭厭良人。
安靜也。
 又正韻同𤞣。
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
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又集韻正韻𠀤乙甲切,音押。
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
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又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
厭,猶臨也。謂𨻰於將旦之先也。
 又正韻通作壓。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又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
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厌”形意通解

略說:」之初文作「」,金文從「」從「」從「」,高鴻縉曰:「從犬口含肉會意。」按口形與肉形連在一起,會食肉之意。

詳解:」之初文作「」,金文從「」從「」從「」,高鴻縉曰:「從犬口含肉會意。」按口形與肉形連在一起,會食肉之意。

  不過金文犬與口形分離,張世超認為初文口與犬頭部應該相連。從犬食肉會吃飽之意,引申表示滿足。

  金文表示滿足,典籍作「」、「」,沈子它簋:「見猒于公」,郭沫若曰:「猒如今人言滿足」,毛公鼎:「皇天引猒(厭)氒(厥)德」,《書.洛誥》:「萬年猒于乃德」,陸德明《經典釋文》:「厭,飫也。《集韻》:「厭,足也。」(參金文形義通解)

  《說文》:「笮也。从厂猒聲。一曰合也。」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