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文言文意思
“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覺简化方式:草书楷化;偏旁类推
拼音:jué/jiào
“觉”字的古汉语解释
jué
1.动词 觉悟;醒悟;明白。《项羽本纪赞》:“身死东城,尚不觉寤。”《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
2.动词 发觉;觉察。《李愬雪夜入蔡州》:“城中皆不觉之。”
3.动词 感觉;觉得;感到。《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琵琶行》:“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jiào
1.动词 睡醒。《梦游天姥吟留别》:“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2.动词 通“较”,差,不如,不及。《世说新语·捷悟》:“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又】差别;差异。葛洪《抱朴子·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乖矣。”
“觉”国语辞典解释
jué
动词1.睡醒。《詩經.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 《莊子.齊物論》:「覺而後知其夢也。」
2.醒悟、感悟。例: 「覺悟」 、「後知後覺」 。《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寔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3.知曉、感受到、意識到。例: 「發覺」 、「警覺」 、「自覺」 、「不知不覺」 。唐.李商隱〈無題〉詩: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4.啟發、告訴。《孟子.萬章上》:「使先知覺後知。」
名词
1.感官受刺激後對事物的辨識能力。例: 「知覺」 、「味覺」 、「幻覺」 、「錯覺」 。
2.賢智之人。例: 「先覺」 。
jiào
名词1.睡眠。例: 「睡午覺」 、「睡大覺」 。
2.量詞。計算入睡次數的單位。例: 「睡了一覺」 。
“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𠀤音角。說文寤也。
廣韻曉也。
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
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
註覺,悟也。
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
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又發也。
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
註發覺者,免其官。
又明也。
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
註以明報功宴樂。
又大也,直也。
詩·小雅有覺其楹。
傳有覺,言高大也。
箋直也。
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
註較然正直。
又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又博雅哲也。
又佛曰覺王。
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又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
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又星名。
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通作梏。
禮·緇衣有梏德行。
註梏,音角。
詩·大雅本作覺。
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又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𠀤音敎。
增韻夢醒曰覺。
詩·王風尚寐無覺。
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
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又叶訖力切,音棘。
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又叶吉列切,音孑。
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又叶古爻切,音交。
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
音學五書覺叶㡍。
又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考證:〔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鶩,鴑蹇先蹶,楚狂醉亂,䧎帽莫覺。〕 謹照原文鶩改騖。鴑改駑。䧎改隕。
“觉”形意通解
略說: 從「見」,「學」省聲。本義是睡醒。詳解: 從「見」,「學」省聲。本義是睡醒。《說文》:「覺,寤也。从見,學省聲。」如《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後,逢此百憂,尚寐無覺。」《莊子.齊物論》:「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後知其夢也。」
「覺」表示醒悟、明白。如《春秋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叔術覺焉。」何休注:「覺,悟也。」又表示使之醒悟、啟發。如《孟子.萬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覺」表示發現、察覺。如《戰國策.楚策一》:「居二年而覺,齊王大怒,車裂蘇秦於市。」《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三十八年,燕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殺軻。」
「覺」還表示表明。如《左傳.文公四年》:「王於是乎賜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覺報宴。」杜預注:「覺,明也。謂諸侯有四夷之功,王賜之弓矢,又為歌〈彤弓〉,以明報功宴樂。」
「覺」通「較」,表示相差。如《抱樸子.論仙》:「其為不同,已有天壤之覺,冰炭之乖矣。」《世說新語.捷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