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文言文意思
“见”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见”字

繁体:简化方式:草书楷化

拼音:jiàn/xiàn

“见”字的古汉语解释

jiàn

1.动词 看;看到。《齐桓晋文之事》:“牛未羊也。”

2.动词 遇见;碰见。《回乡偶书》:“儿童相不相识。”

3.动词 见面;会面。《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

4.动词 拜见;谒见。《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威王。”

5.动词 召见;接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相如。”

6.动词 知道;懂得。《示儿》:“乃翁事可怜迟。”

7.动词 听见;听到。《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哭声。”

8.名词 见解;见识。《晋书·王浑传》:“敢陈愚。”

9.副词 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屈原列传》:“信而疑,忠而被谤。”

10.副词 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孔雀东南飞》:“君既若录,不久望君来。”

xiàn

1.动词 同“现”,出现;显现。《毛遂自荐》:“锥之处囊中,其未立。”

2.<动使动>使……拜见。《荷蓧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其二子焉。”

“见”国语辞典解释

jiàn

动词
1.看到、看見。例: 「相見恨晚」「眼見為憑」「顯而易見」 。唐.李白〈將進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宋.辛棄疾〈賀新郎.甚矣吾衰矣〉詞: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2.拜會、訪問。例: 「謁見」「拜見」《左傳.莊公十年》「公將戰,曹劌請見。」

3.會晤、接待。例: 「接見」「他現在不方便見客。」《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4.遇到。例: 「見光死」「見水即溶」「見風就裂」《左傳.桓公元年》「宋華父督見孔父之妻于路。」

名词
1.看法、見解。例: 「淺見」「偏見」「遠見」「成見」《晉書.卷四二.王渾傳》「私慕魯女存國之志,敢陳愚見。」

2.姓。如宋代有見華。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词
1.表示逐漸的趨向、趨勢。例: 「日見好轉」「日見興旺」

2.用在動詞前,表示主體對所涉及的對象如何。例: 「請勿見笑」「請多見諒」「有何見教」《文選.李密.陳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助词
被。用在動詞前,表示被動。《孟子.盡心下》「盆成括仕於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盆成括見殺。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xiàn

动词
1.顯露、顯出。同「現」例: 「情見乎辭」《戰國策.燕策三》「圖窮而匕首見。」 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舉荐、介紹。《左傳.昭公二十年》「齊豹見宋魯於公孟。」 《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進以謙名公之胄,欲與為婚,見其二子,使擇焉。」

形容词
1.現在。同「現」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供狀人劉玉娘,見年三十五歲。」

2.現有的。同「現」《戰國策.韓策一》「見卒不過二十萬而已矣。」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

名词
古代棺木上的裝飾。《儀禮.既夕禮》「藏器於旁加見。」 漢.鄭玄.注:「見,棺飾也。」

“见”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廣韻古甸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經電切,𠀤堅去聲。
說文視也。从目从儿。
易·乾卦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德被天下,爲萬物所瞻覩。
書·立政灼見三有俊心。
禮·王制問百年者就見之。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賔禮親邦國,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此六禮者,以諸侯見王爲義。
史記·五帝紀舜擇吉月日,見四嶽、諸牧、班瑞。
前漢·東方朔傳未得省見。
言不爲所拔識也。
 又通鑑漢武帝元光五年,張湯、趙禹定律令,務在深文,作見知法。詳矢部知字註。
 又姓。出姓苑
 又唐韻胡甸切集韻韻會正韻形甸切,𠀤賢去聲。
廣韻露也。
易·乾卦見龍在田。
陽氣發見,故曰見龍。
儀禮·士相見禮某也,願見無由達。
凡𤰞于尊曰見,敵而曰見,謙敬之辭也。
史記·淮隂侯傳情見勢屈。
師古曰見,顯露也。
 又薦達也。
左傳·昭二十年齊豹見宗魯於公孟。
見,薦達也。謂爲之紹介,猶論語云:從者見之也。
 又見在也。
史記·項羽紀軍無見糧。
無見在之糧。
前漢·高五王傳文帝封悼惠王子列侯見在者六人爲王。
集韻俗作現。
 又集韻日朝也。
詩·小雅見睍曰消。
韓詩作曣,云:見,日出也。
 又集韻居莧切,音襇。棺衣也。
禮·雜記實見閒,而後折入。
一解云:鄭合見閒二字共爲覸,苦辯反。
集韻或作梘。
 又雜也。
禮·祭義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
見當爲覸,音閒厠之閒。孔穎達云:覵,謂雜也。

“见”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象一跪坐人形,突出其眼睛,表示看見。

詳解: 甲金文從「」從「」,「」象一跪坐人形,突出其眼睛,表示看見。

  甲金文「」、「」有別,除了中山王方壺一字形為例外,分別在於「」字從「」從「」,人形作跪坐之勢;「」字從「」從「」,人形作站立之勢。郭店楚簡《老子丙》視之不足見」的視、見正作此二形。參見「」。

  甲骨文用作本義,表示看見、覲見,又讀為「」,表示奉獻祭品。金文也用作本義,表示看見、目睹,中山王壺:「則臣不忍見施(也)」,噩君啟車節:「不見其金節則政(征)。」表示朝見,麥方尊:「侯見于宗周」。用作助動詞,表示被動,沈子它簋:「見猒(厭)于公」,即沈子被公所厭足之意。

  《說文》:「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段玉裁注:「析言之有視而不見者,聽而不聞者。渾言之則視與見,聞與聽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