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文言文意思
“谏”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諫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iàn
“谏”字的古汉语解释
jiàn
1.动词 规劝;劝谏。多用于下对上。《邹忌讽齐王纳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2.动词 挽回;纠正。《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国语辞典解释
jiàn
动词1.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例: 「勸諫」 、「規諫」 。《孟子.萬章下》:「君有大過則諫。」 《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臣以事有不可,故諫。」
2.糾正、更改。《論語.八佾》:「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名词
姓。如漢代有諫忠。
“谏”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古晏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晏切,𠀤音㵎。說文証也。
徐曰閒也。君所謂否,臣獻其可,以閒隔之,於文言柬爲諫。柬者,多別善惡,以𨻰於君。
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
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
廣雅正也。
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
書·說命后從諫則聖。
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
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
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司諫。
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
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又鳥名。
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又果名。
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又姓。
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又集韻居顏切,㵎平聲。
類篇諍也。
又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又叶古限切,音𥳑。
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叶上反。
又叶經𩃓切,音見。
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
註畔音弁。
俗書證誤从東,非。諌dǒng,多言也。。
“谏”形意通解
略說: 「諫」從「言」,「柬」聲,表示規勸、勸誡。詳解: 高田忠周曰:「《周禮》『司諫』注:『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蓋言說正道也。其言也不可不柬擇焉,諫之言柬也。」
言下之意,「諫」表示以善言勸戒,有規諫、勸諫之意,從「柬」除了標聲之外,還表示進諫之言經過揀擇、篩選,從「門」之意不明。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勸諫。大盂鼎:「敏朝夕入讕(諫)」,表示朝夕勤敏進諫。金文表示勸諫之「諫」作「讕」,從「言」從「門」從「柬」,「柬」是聲符。
戰國竹簡也表示進諫,《上博楚竹書四.內豊》:「孝而不諫,不成[孝]。」表示一味孝順父母而不去勸諫,不是真正的孝(季旭昇)。
《說文》:「諫,証也。从言柬聲。」
金文另有從「言」從「柬」一字,與後世表示勸諫之「諫」為不同的字,疑金文「諫」與「誎」、「敕」同字,表示治理、整敕,番生簋:「用諫(敕)四方」,叔尸鐘:「諫(敕)罰朕庶民」。大盂鼎:「敏諫(敕)罰訟」(參金文形義通解)。又用作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