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謇”文言文意思
“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謇(简繁同形)
拼音:jiǎn
“謇”字的古汉语解释
jiǎn
1.形容词 口吃。《北史·李谐传》:“因謇而徐言。”
2.形容词 忠诚;正直。常叠用。《北史·徐纥传》:“外似謇正,内实谄谀。”
3.<句首语气词>《离骚》:“謇朝谇而夕替。”
“謇”国语辞典解释
jiǎn
形容词1.口吃、說話不順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或謇喫無宮商,或尪陋希言語。」
2.正直。《後漢書.卷六一.左雄等傳.論曰》:「彊埸宣其智力,帷幄容其謇辭。」 《新唐書.卷九十七.魏徵傳》:「當今忠謇貴重無踰徵。」
助词
發語詞,無義。《楚辭.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九輦切集韻韻會九件切,𠀤音蹇。與𧬯同。廣雅吃也。
註口吃,難於言也。
玉篇難也。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註謇,難也。
又廣韻正言也。
韻會直言貌。
後漢·魯丕傳廣納謇謇,以開四聰。
又正韻謇諤,忠也。
魏志·高堂隆傳謇諤足以勵物。
又姓。見字彙。
又韻會通作蹇。
晉書·王豹傳王臣謇謇。
易·蹇卦本作蹇蹇。
又楚辭·九歌蹇將憺兮壽宮。
王逸註蹇,詞也。
又集韻韻會𠀤紀偃切,犍上聲。引揚子方言:吃也。互詳後𧬯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