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国语辞典解释
jiǎn
名词1.書函、書簽。《說文解字.木部》:「檢,書署也。」 清.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唐.陸龜蒙〈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之一:「自拂煙霞安筆格,獨開封檢試砂床。」
2.法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譬諸音樂,曲度雖均,節奏同檢。」
3.品行、節操。《三國志.卷四一.蜀書.向朗傳》:「朗少時雖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
4.姓。如漢代有檢其明。
动词
1.查驗。例: 「檢查」 、「檢驗」 。《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均官有以考檢厥實。」
2.約束、節制。例: 「行為不檢」 。《孟子.梁惠王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3.揭發。例: 「檢舉」 。
“检”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奄切,兼上聲。說文書署也。
徐曰書函之蓋,三刻其上,繩緘之,然後塡以泥,題書其上而印之也。
周禮·地官·司市註璽節印章,如今斗檢封。
又玉檢,以玉爲檢也。
前漢·武帝紀封禪註金泥玉檢。
又書袠之簽曰檢。
後漢·公孫瓚傳皁囊施檢。
類篇俗謂之燕尾,又謂之排。
又檢制也。
孟子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又爾雅·釋詁檢,同也。
郭註模範同等。
又檢式也。
淮南子·主術訓人主立法,先自爲檢式儀表,故令行于天下。
又櫽栝謂之檢。
揚子·法言蠢迪檢押。
又檢點,官名。
宋史·太祖紀爲都檢點。
又韻會俗謂文書藳曰檢子。
又姓也。
姓苑漢句章尉檢其明,避諱改作𥳑。
“检”形意通解
金文「檢」從木僉聲,疑指矛柄上之利器(即矛頭)。金文「檢」至今只見於郾王喜矛(戰國晚期)。其字構形從木,僉聲,僉形有訛變。金文以「鐱」表示刀劍之「劍」,皆從金,以強調其金屬之特性。郾王喜矛︰「郾王喜乍(作)檢」,其中「檢」從木不從金,大概由於矛作為兵器之特點在其矛柄。《說文》:「檢,書署也。从木僉聲。」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