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觌”文言文意思
“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觌”字

繁体:覿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觌”字的古汉语解释

见;想见。《荀子·大略》:“私,私见也。”曹植《洛神赋》:“尔有于彼者乎?”(你看见那个人吗?)

“觌”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以禮相見。《春秋.莊公二十四年》「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戊寅,大夫宗婦覿,同幣。」 《論語.鄉黨》「私覿,愉愉如也。」

2.見。《易經.困卦.初六》「入于幽谷,三歲不覿。」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論其人也,曖乎若可覿;道其哀也,悽焉如可傷:此其旨也。」

3.拜訪、探視。唐.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詩: 「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觌”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𠀤音狄。
說文見也。
易·困卦三歲不覿。
春秋·莊二十四年大夫宗婦覿用幣。
公羊傳覿者何,見也。
禮·郊特牲不敢私覿。
周禮·秋官·司儀註私覿,私面也。
韻會小補於君謂之覿,於卿謂之面。覿,面別。散文面亦爲覿。
 又集韻他歷切,音逖。
 又前歷切,音寂。𠀤同䚐。詳前䚐字註。
 又集韻徒谷切,音牘。
陸雲·贈顧驃騎詩沈機響駭,幽明廣覿。和以同人,物歸時育。覿叶育。
集韻或作䚍。亦作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