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文言文意思
“定”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定”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ìng

“定”字的古汉语解释

dìng

1.形容词 安定;稳定。《出师表》:“今南方已。”《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

2.动词 平定。《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3.动词 停止;平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指南录>后序》:“痛思痛,痛何如哉!”

4.动词 决定;确定。《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赤壁之战》:“愿早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5.形容词 固定。《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迷花倚石忽已螟。”《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月哉。”

6.形容词 镇定。《谭嗣同》:“指挥若。”

7.动词 约定。《明湖居听书》:“桌子却都帖着‘抚院’‘学院’等类红纸条儿。”

8.副词 一定。《窦娥冤》:“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

9.副词 到底;究竟。李白《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举世未见之,其名谁传。”

【定数】一定的气数、命运,迷信认为人世祸福都由前世决定。

“定”国语辞典解释

dìng

形容词
1.確切的、不改變的。例: 「定理」「定義」「定律」「定局」「定論」

2.不動的。例: 「定產」「定業」

3.規定的。例: 「定量」「定時」「定期」

动词
1.固定、使固定。例: 「定住」「定影」

2.使平靜、使穩固。例: 「平定」「安邦定國」

3.使確定、不更改。例: 「底定」「決定」「否定」「裁定」

4.約定、訂立。例: 「定約」「制定」「訂定」

副词
1.究竟、到底。表疑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卿云艾艾,定是幾艾?」 唐.李白〈答族姪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2.必然。例: 「定能成功」「定死無疑」 。唐.杜甫〈寄高適〉詩: 「定知相見日,爛漫倒芳樽。」

名词
姓。如明代有定伯安。

“定”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徑切,庭去聲。
說文安也。
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
易·說卦天地位。
書·堯典以閏月四時成歲。
禹貢震澤底
 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其論。
謂各署其所長也。
 又止也。
書·洛誥,予往已。
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
猶熟也。
熟卽止,故以言之。
 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𠀤曰
 又州名。漢中山郡,唐改州,以安天下爲名。
 又丘名。
爾雅·釋丘左澤曰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丁切,音訂。營室星也。
詩·鄘風之方中,作于楚宮。
星昏而正中,於是時可以營制宮室,故謂之營室。孫炎曰:,正也。一曰謂之耨。
 又詩·周南麟之
,額也。
 又禮·禮器詔於堂。
羹,肉湆。,熟肉。
 又爾雅·釋器斪斸謂之
郭註鋤屬也。
 又叶唐丁切,音庭。
詩·小雅亂靡有。叶下寧成。
 又韻會古通正。亦作奠。引周禮瞽矇世奠繫,奠讀爲,謂帝繫,諸侯世本之屬。

“定”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聲,從「」為意符,表示房屋是安身之所,本義是安定。

詳解: 甲金文從「」,「」聲,從「」為意符,表示房屋是安身之所,本義是安定。《說文》:「定,安也。从宀,从正。

  甲骨文用作地名。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安定,蔡侯申鐘:「定均庶邦」,表示安定調和諸侯眾國。又穩定,中山王鼎:「子子孫孫永定保之,母(毋)替氒(厥)邦。」表示子孫永遠穩定和保護國家,不要廢棄其邦國。又用作地名。

  簡帛文字通假作「」,《郭店楚簡.老子乙》簡15:「清清(靜)為天下定。」「」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王弼本《老子》作「」。

  《馬王堆.老子甲本》第136行:「曲則金〈全〉,枉則定。《馬王堆.老子乙本》作「枉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