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文言文意思
“垤”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垤(简繁同形)
拼音:dié
“垤”字的古汉语解释
dié
1.名词 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也叫“蚁封”、“蚁塜”。《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垤。”(鹳鸟在蚁穴口的小土堆上叫。)
2.名词 小土墩。《韩非子·六反》:“山者大,故人顺之,垤微小,故人易之也。”
【垤块】小土堆。
“垤”国语辞典解释
dié
名词1.螞蟻穴口的小土堆。《詩經.豳風.東山》:「鸛鳴于垤,婦歎于室。」 漢.毛亨.傳:「垤,螘塚也。」 《韓非子.姦劫弒臣》:「夫世愚學之人,比有術之士也,猶螘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遠矣。」
2.小土堆。《孟子.公孫丑上》:「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 《呂氏春秋.似順論.慎小》:「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
“垤”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𠀤徒結切,音迭。土之高也。孟子泰山之於丘垤。
又廣韻地一切韻會直質切,𠀤音姪。蟻封也。
詩·豳風鸛鳴于垤,婦嘆于室。
陸佃曰蟻場謂之坻,亦謂之垤。从至,以螘之微而能爲垤,用其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