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言文意思
“俗”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俗(简繁同形)
拼音:sú
“俗”字的古汉语解释
sú
1.名词 风俗;习俗。《屈原列传》:“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2.名词 世俗;一般的人。《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3.名词 通俗;民间。《林黛玉进贾府》:“南省俗谓之辣子。”
4.形容词 庸俗;平庸。《张衡传》:“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5.名词 佛教、道教称世间或未出家的人。李石《续博物志》:“僧一行,本名遂,俗姓张氏。”
“俗”国语辞典解释
sú
名词1.群眾的風尚習慣。例: 「禮俗」 、「陋俗」 、「入境隨俗」 、「移風易俗」 。《禮記.曲禮上》:「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2.世人、一般人。漢.楊惲〈報孫會宗書〉:「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三國志.卷五七.吳書.虞翻傳》:「性不協俗,多見謗毀。」
3.塵世、世間。例: 「還俗」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自幼捨俗出家,在白馬寺中脩行。」
形容词
1.粗鄙的。例: 「粗俗」 、「鄙俗」 。三國蜀.諸葛亮〈表廢廖立〉:「國家不任賢而任俗吏。」
2.平凡的、平庸的。例: 「俗士」 、「俗人」 。唐.白居易〈早春聞提壺鳥因題鄰家〉詩: 「欲期明日東鄰醉,變作騰騰一俗夫。」
3.大眾化的、淺近的。例: 「俗語」 、「俗諺」 、「俗文學」 、「通俗小說」 。
“俗”康熙字典解释
俗書正誤歹,音遏。長箋今誤讀等在切,爲好字之反。𣦵字原从卜从冂作。
“俗”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人」,「谷」聲。疑本義是人民的習俗、風俗。詳解: 金文從「人」,「谷」聲。疑本義是人民的習俗、風俗。《說文》:「俗,習也。从人,谷聲。」金文表示習俗,徐郊尹鼎:「涂浴」,即涂地的習俗。《禮記.曲禮》:「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又通作「欲」,表示意願,毛公鼎:「俗(欲)女弗以乃辟陷于艱。」表示希望你不要使你的君主陷於困境。又用作人名。
戰國竹簡以「谷」表「俗」,《上博竹書一.孔子詩論》簡3:「人谷(俗)」。「人谷」即「人俗」、「民俗」,表示民間風俗。
戰國晚期睡虎地秦簡用作本義,表示風俗,《睡虎地秦簡.語書》簡1:「古者,民各有鄉俗。」又通假作「容」,表示寛容,《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12:「寬俗(容)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