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言文意思
“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修(简繁同形)
拼音:xiū
“修”字的古汉语解释
xiū
1.动词 修饰。《汉书·冯奉世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2.动词 撰写;修改;润色。《柳敬亭传》:“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
3.动词 修理;修造;修建。《过秦论》:“修守战之具。”
4.动词 整治;治理。《隆中对》:“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5.动词 修养;修行。《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6.动词 效法;学习。《原毁》:“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
7.形容词 长;高。《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8.形容词 善;美好。《离骚》:“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
【辨】修,脩。“修”的本义是修饰,“脩”的本义干肉。二字常通用,但“干肉”一义不写作“修”。
【修书】⒈写信;⒉著作撰写。
【修文】⒈兴修文教,加强文治。⒉旧称文人死亡为修文。
“修”国语辞典解释
xiū
动词1.裝扮、裝飾。例: 「修飾」 。《楚辭.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 唐.李中〈春閨辭〉二首之一:「塵昏菱鑑懶修容,雙臉桃花落盡紅。」
2.整治、修理,使恢復、合用。例: 「整修」 、「維修」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因家裡有幾件樂器壞了,要借重老爹修一修。」
3.建造、興建。例: 「修水庫」 、「修築道路」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乃重修岳陽樓。」
4.涵養、鍛鍊。例: 「修身養性」 、「修心」 。《文選.陸機.五等論》:「修己安民,良士之所希及。」
5.學習、研究。例: 「自修」 、「進修」 。《韓非子.五蠹》:「今修文學,習言談。」
6.著述、撰寫。例: 「修史」 。《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修易序書,制作春秋。」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修書累紙,意寄殷勤。」
7.削、剪。例: 「修指甲」 、「修鉛筆」 。
形容词
1.長、高、遠。例: 「修長」 。宋.蘇軾〈滿江紅.東武南城〉詞: 「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2.善、美好。唐.韓愈〈進學解〉:「行雖修而不顯於眾。」
名词
1.有賢德的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宗經》:「後進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
2.姓。如晉代有修肅。
xiū
名词1.乾肉條。《周禮.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頒賜,皆掌之。」
2.參見「束脩」 條。
3.姓。如漢代有脩炳。
动词
1.乾枯、枯萎。《詩經.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脩矣。」
2.研習。通「修」 。《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老子脩道德。」
3.打掃、洗滌。《禮記.中庸》:「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 漢.鄭玄.注:「脩,謂掃糞也。」
形容词
1.長、久、遠。通「修」 。《楚辭.屈原.離騷》:「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文選.潘岳.西征賦》:「生有脩短之命。」
2.美善。《楚辭.屈原.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文選.張衡.思玄賦》:「伊中情之信脩兮。」
“修”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息流切集韻韻會正韻思留切,𠀤音羞。飭也。又飾也,葺理也。
書·禹貢六府孔修。
又古之聞人曰前修。
屈原·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又屈原·離騷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爲理。
註蹇修,古良媒。
又姓。漢屯騎校尉修炳。
又長也。
詩·小雅四牡修廣。
又與卣通。
周禮·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以薦鬯則謂之卣,以薦酒則謂之修。
又叶詢趨切,音須。
陸機·感丘賦姸蚩混而爲一兮,孰云識其所修。必眇世以遠覽兮,夫何殉以區區。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瓬人爲瓦簋,廟用修。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 謹按冬官無廟用修之文。謹照周禮改春宫。鬯人廟用修。鄭註修讀爲卣。卣,中尊也。謂獻象之屬。
“修”形意通解
略說: 從「彡」,「攸」聲,本義為修飾、裝飾。詳解: 從「彡」,「攸」聲,本義為修飾、裝飾。《說文》:「飾也。从彡,攸聲。」《楚辭‧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王逸注:「修,飾也。言二女之貌,要眇而好,又宜修飾也。」
「修」可表示整修、修理。《書‧禹貢》:「既修太原,至於岳陽。」
「修」還可表示學習、培養。《禮記‧學記》:「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鄭玄注:「修,習也。」
「修」還表示實行、從事某種活動。《國語‧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韋昭注:「修,行也。」
「修」還可特指修行,指學佛或學道,行善積德。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一人修道,濟度幾許蒼生?免脫幾身罪累?幸熟思之!」
「修」亦指編撰。《隋書‧儒林傳‧劉焯傳》:「(焯)與著作郎王劭同修國史,兼參議律曆。」
「修」也指遵循。《管子‧九守》:「修名而督實,按實而定名。」
「修」還表示美好。漢張衡〈思玄賦〉:「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貞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