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盎”文言文意思
“盎”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盎(简繁同形)
拼音:àng
“盎”字的古汉语解释
àng
1.名词 一种口小腹大的容器。《农政全书·开垦上》:“江南园地最贵,民间莳葱薤于盆盎之中。”
2.形容词 丰厚,洋溢。《徐霞客游记》:“溪环石映,佳趣盎溢。”
【盎盎】1.盈缢。苏轼《新酿桂酒》:“捣香筛辣入瓶盆,盎春溪带雨浑。”2.和盛。《韩诗外传》“从前视之,盎乎似有王者。”
“盎”国语辞典解释
àng
名词腹大口小的瓦盆。《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逢萌傳》:「乃首戴瓦盎,哭於市。」 《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
副词
充滿的、盈溢的。例: 「興趣盎然」 。宋.蘇軾〈答李邦直〉詩: 「詩詞如醇酒,盎然薰四支。」
“盎”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烏浪切韻會正韻於浪切,𠀤鴦去聲。說文盆也。
爾雅·釋器盎謂之缶。
疏瓦器也。可以節樂,可以盛水,盛酒。
揚子·方言罃甈謂之盎。
後漢·逢萌傳首戴瓦盎。
古樂府·東門行盎中無斗儲。
譚子化書湯盎投井,所以化雹也。
又盛貌。
孟子盎於背。
註其背盎盎然盛。
樓异嵩山賦方春陽之盎盎。
又盎齊,酒名。
周禮·天官酒正,辨五齊之名,三曰盎齊。
註盎,猶翁也。盛而翁翁然蔥白也。
又門名。
三輔黃圖長安城南,出東頭,第一門曰覆盎門。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烏朗切集韻韻會倚朗切正韻於黨切,𠀤鴦上聲。義同。
說文或作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