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文言文意思
“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暴”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bào/

“暴”字的古汉语解释

bào

1.形容词 又猛又急;突然。《狼》:“屠起,以刀劈狼首。”《察今》:“雍水益,荆人弗知。”

2.形容词 凶残。《陈涉世家》:“伐无道,诛秦。”

3.动词 欺凌;损害。《周处》:“并皆犯百姓。”

4.形容词 急躁;暴躁。《孔雀东南飞》:“我有亲父兄,性行如雷。””

1.动词 晒,后作“曝”。《劝学》:“虽又槁,不复挺者。”

2.动词 暴露。《六国论》:“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暴”国语辞典解释

bào

动词
1.急遽、猛烈。《說文解字.日部》「暴,疾有所趣也。」 《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 漢.鄭玄.箋:「暴,疾也。」

2.欺凌。《荀子.性惡》「則夫彊者害弱而奪之,眾者暴寡而譁之。」

3.毀壞、蹧蹋。例: 「暴殄天物」「自暴自棄」

4.空手搏鬥。《論語.述而》「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宋.邢昺.疏:「空手搏虎為暴虎。」

5.鼓起、突出。例: 「他氣得頭上的青筋都暴出來了。」

形容词
1.殘酷凶惡。例: 「殘暴」「暴虐」「暴行」

2.急躁的。《荀子.彊國》「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 唐.楊倞.注:「暴察,謂暴急嚴察也。」

3.急驟的、猛烈的。例: 「暴風」「暴雨」「暴飲暴食」

名词
姓。戰國時韓國有暴鳶,漢代有暴勝之。

动词
1.晒。同「曝」《孟子.滕文公上》「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2.顯露。宋.蘇洵〈六國論〉:「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

“暴”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薄報切正韻蒲報切,𠀤音菢。
說文晞也。
書·泰誓敢行虐。
敢行酷,虐殺無辜。
 又禮·王制田不以禮,曰天物。
害天之所生之物。
 又周禮·秋官·禁氏疏禁民不得相陵
 又詩·邶風終風且
,疾也。
大風起也。
 又詩·鄭風䄠裼虎。
空手以搏之。
 又荀子·富國篇如丘山。
,卒起之貌。
 又史記·項羽紀何興之也。
博雅,猝也。
 又管子·乗馬篇方六里命之曰,五命之曰部。
十家而連,五連而
 又地名。
左傳·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
,鄭地。
 又姓。
前漢·雋不疑傳勝之爲直指使者。
 又廣韻蒲木切集韻韻會正韻步木切,𠀤音僕。日乾也。俗作曝。
小爾雅,曬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㡛氏諸日。
孟子一日之。
荀子·富國篇聲名足以炙之。
 又孟子之於民,而民受之。
朱註,顯也。
 又後漢·竇融傳皆近事著。
,露也。
 又集韻北角切,音剝。
爾雅·釋詁毗劉,樂也。
木枝葉稀疎不均爲樂。
 又白各切,音泊。
 又備沃切,音雹。義𠀤同。
 又弼角切,音雹。藃,乾橈也。
 又㿺或作,墳起也。
 又韻補叶蒲故切。
易林仁政不,鳳皇來戊。四時順節,民安其處。藃字原从蒿从攵作。

“暴”形意通解

略說: 曾侯乙墓竹簡有從「」,「[日共]」聲的字形。裘錫圭認為「[日共]」象兩手持草木一類東西在日下曝曬,是曝曬的「」的初文。小篆「」從「[日共]」聲,又加注「」旁,後簡化為「」。

詳解: 曾侯乙墓竹簡有從「」,「[日共]」聲的字形。裘錫圭認為「[日共]」象兩手持草木一類東西在日下曝曬,是曝曬的「」的初文。小篆「」從「[日共]」聲,又加注「」旁,後簡化為「」。《說文》另有「」字。《說文.夲部》:「曓,疾有所趣也。」「」乃疾暴之「」的本字,亦從「[日共]」聲。後多假借「」(暴)字表示,故又加注「」旁分化出「」字來表示「」的本義。

  「」表示本義的例子如《孟子.萬章上》:「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周禮.天官.染人》:「凡染,春暴練。」賈公彥疏:「春暴練者,以春陽時陽氣燥達,故暴曬其練。

  「」引申表示暴露、顯露。如《孟子.萬章上》:「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論衡.禍虛》:「尸捐不收,骨暴不葬,在水為魚鱉之食,在土為螻蟻之糧。

  「」表示凶殘、暴虐。如《左傳.哀公十六年》:「子木暴虐於其私邑,邑人訴之。鄭人省之,得晉諜焉,遂殺子木。《戰國策.燕策二》:「秦取天下,非行義也,暴也。

  「」表示損害、侵害。如《國語.晉語》:「忠不可暴,信不可犯。」韋昭注:「不可侵暴。《莊子.盜跖》:「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後,以強陵弱,以眾暴寡。

  「」表示輕慢。如《左傳.襄公二十年》:「慶氏無道,求專陳國,暴蔑其君,而去其親,五年不滅,是無天也。《呂氏春秋.至忠》:「何其暴而不敬也?

  「」表示疾暴、猛烈。如《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暴,顧我則笑。」毛傳:「暴,疾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司馬貞索隱:「暴者,卒也,急也。

  「」引申表示急躁。如《史記.佞幸列傳》:「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司馬貞索隱:「言暴猛伉直。《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還表示突然。《廣雅.釋詁二》:「㬥,猝也。」如《春秋穀梁傳.宣公二年》:「靈公朝諸大夫而暴彈之,觀其辟丸也。」王引之述聞:「暴者,猝也,謂猝然引彈而彈之也。《三國志.魏書.方伎傳》:「文帝問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雙鴛鴦,此何謂也?』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

  「暴虎」的「」過去多解釋為徒手搏擊,不確。「暴虎」本作「虣虎」,即以戈搏虎之意。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