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餔”文言文意思
“餔”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bū
“餔”字的古汉语解释
bū
1.名词 申时食,晚饭。
【又】申时,傍晚。《后汉书·王符传》:“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气不得见。”
2.动词 吃。苏轼《超然台记》:“餔糟啜醨,皆可以醉。”
3.动词 给人吃。《国语·越语上》:“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
“餔”国语辞典解释
bū
动词1.傍晚進食,猶吃晚餐。《說文解字.食部》:「餔,申時食也。」
2.吃。《莊子.盜跖》:「盜跖乃方休卒於太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 宋.蘇軾〈超然臺記〉:「餔糟啜漓,皆可以醉。」
名词
申時。指下午三點到五點。或泛指黃昏時分。通「晡」 。《後漢書.卷四九.王符傳》:「非朝餔不得通,非意氣不得見。」 唐.章懷太子.注:「《說文》曰:『餔,謂日加申時也。』」
bù
动词給予食物、餵食。《國語.越語上》:「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餔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 《漢書.卷一.高帝紀》:「呂后與兩子居田中,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 唐.顏師古.注:「以食食人亦謂之餔。」
名词
參見「餔子」 條。
“餔”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模切,𠀤音逋。玉篇日加申時食也。
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
又食也。
楚辭·漁父餔其糟而啜其醨。
又通作哺。
後漢·趙壹傳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爲所哺。
又廣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𠀤音捕。
集韻餹餔,餌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餳之濁者曰餔。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鴩,餔敊。
註未詳。
釋文餔,音步。
又集韻博故切,音布。與食也。
前漢·高帝紀老父請㱃,因餔之。
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考證:〔爾雅·釋鳥鴙餔敊。〕 謹照原文鴙改鴩。〔史記·高祖紀老父請㱃,因餔之。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 謹按下引師古曰乃漢書註也。謹將史記高祖紀改爲前漢高帝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