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国语辞典解释
yōng
名词1.熟食。《玉篇.食部》:「饔,熟食也。」 《詩經.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新唐書.卷一六五.鄭珣瑜傳》:「珣瑜與杜佑、高郢輟饔以待。」
2.早飯。《孟子.滕文公上》:「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
3.宰殺好的牲畜。《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 漢.鄭玄.注:「牲殺曰饔,生曰餼。」
“饔”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容切,音邕。玉篇熟食也。
詩·小雅有母之尸饔。
傳熟食曰饔。
孟子饔飧而治。
註饔飧,熟食也。朝曰饔,夕曰飧。
又周禮·天官·內饔註饔,割烹煎和之稱。
疏饔,和也,熟食曰饔。熟食須調和,故號曰饔。
又儀禮·聘禮君使卿韋弁歸饔餼五牢。
註牲殺曰饔,生曰餼。
又通作雝。
周語佐雝者嘗焉。
又韻會正韻𠀤於用切,雍去聲。義同。
“饔”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雍」從「食」,「雍」是聲符。「饔」的異體作「𩟷」,《說文》:「𩟷,孰食也。从食雝聲。」根據許慎,「饔」的本義是熟食。詳解: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熟食,「饔盤」即盛載熟食的盤。又表示主管烹飪的職官名,饔邍父鼎:「奠(鄭)饔邍(原)父鑄鼎。」「鄭饔原父」是鄭國宮庭之饔人,主管烹飪。《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鄭玄注:「雍人掌割亨(烹)之事者。」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