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文言文意思
“甬”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甬”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yǒng

“甬”字的古汉语解释

yǒng

名词 钟柄。《考工记·凫氏》:“凫氏为钟……舞上谓之。”

【甬道】⒈两旁有墙的驰道或通道。⒉高楼间有棚顶的通道。

“甬”国语辞典解释

yǒng

名词
1.古代的一種量器。即斛。《玉篇.丂部》「甬,斛也。」 《呂氏春秋.仲秋紀.仲秋》「平權衡,正鈞石,齊斗甬。」

2.鐘柄。《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

3.兩旁有牆壁遮蔽的通道。參見「甬道」 條。

4.浙江省鄞縣的別稱,因甬江流經而得名。

“甬”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𠀤音勇。
說文草木華然也。
徐曰之言涌也,若泉涌出也。
 又道。
史記·秦始皇紀道。
應劭曰:謂馳道外築牆,天子於中,外人不見也。
項羽紀註應劭曰:恐敵鈔輺重,故築牆垣如街。
淮南子·本經訓修爲牆垣。道相連。
道,飛閣複道也。
韓愈詩雲韶凝禁
宮禁巷道也。
正字通道之名雖同,或馳道外,或軍伍中,或宮巷道,其用不一。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鳧氏爲鍾,舞上謂之上謂之衡。
此二名者,鍾柄。
 又揚子·方言自關而東,𨻰魏宋楚之閒,保庸謂之
 又地名。
左傳·哀二十二年越滅吳,請使吳王居東。東,越地,會㮷句章縣,東海中洲也。
 又量名。
禮·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
,今斛也。
 又博雅,常也。
 又集韻韻會𠀤杜孔切,音動,𠋫管也。與筩同。考證:〔禮·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則同量度。〕 謹照原文同量度改同度量。

“甬”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象鐘形,上象鐘懸,下象鐘體。後來「」的下部演變為從「」以表聲。

詳解: 金文「」象鐘形,上象鐘懸,下象鐘體。(楊樹達)後來「」的下部演變為從「」以表聲。「」或加「」旁作「」,表示用青銅製造。「」是《說文》」的或體。傳世文獻以「」表示鐘柄,所以徐灝、高鴻縉認為「」象鐘柄的象形。《周禮.考工記.鳧氏》:「鳧氏為鍾,兩欒謂之銑,銑間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舞上謂之甬,甬上謂之衡。」鄭玄注:「(甬、衡)此二名者,鍾柄。」楊樹達認為「」的本義是鐘,後人用字變遷,縮小其義表示鐘柄之意。

  金文「」表示一種車器。彔伯簋「金甬」,郭沫若認為即金鈴,也就是鑾鈴。「」又讀為「」,如中山王鼎:「寡人幼童未甬(通)智。」張政烺曰:「未通智,知識未開。

  「」可以「」為聲符,也常常通假為「」,如江小仲母生鼎:「江小中(仲)母生自乍(作)甬(用)鬲。」戰國楚簡的「」也讀為「」。如《郭店簡.性自命出》簡9:「四[水毋](海)之內其眚(性)[一戈](一)也,其甬(用)心各異,教史(使)肰(然)也。

  「」也可讀為「」,指古代的量器方形斛。如《睡虎地秦簡.效律》簡3-4:「甬(桶)不正,二升以上,貲一甲。」意謂桶不準確,誤差在二升以上,罰一甲。又如《呂氏春秋.仲秋紀》:「日夜分,則一度量,平權衡,正鈞石,齊斗甬。」高誘注:「斗、⻆,皆量器也。

  「」還表示甬道,即樓房之間有棚頂或兩邊有牆垣遮蔽的通道。《正字通.用部》:「甬,甬道。」如《淮南子.本經》:「魏闕之高,上際青雲,大廈曾加,擬於崑崙,脩為牆垣,甬道相連。」高誘注:「甬道,飛閣複道也。《史記.秦始皇本紀》:「築甬道,自咸陽屬之。」張守節正義引應劭曰:「謂於馳道外築牆,天子於中行,外人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