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文言文意思
“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擁简化方式:声旁替代
拼音:yōng
“拥”字的古汉语解释
yōng
1.动词 抱着;拿着。《鸿门宴》:“哙即带剑拥盾以入军门。”
2.动词 围着。《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动词 拥有。《隆中对》:“操已拥百万之众。”
4.动词 聚集。《三元里抗英》:“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约有十余万众。”
5.动词 阻塞。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6.动词 簇拥。《梅花岭记》:“(史公)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拥遏】阻塞。
【拥滞】停留;延阁。
“拥”国语辞典解释
yǒng
动词1.抱。例: 「左擁右抱」 。《儀禮.公食大夫禮》:「左擁簠粱,右執湆以降。」 唐.駱賓王〈夏日夜憶張二〉詩: 「伏枕憂思深,擁膝獨長吟。」
2.持、拿。《孔子家語.卷二.致思》:「擁鐮帶素,哭者不哀。」
3.圍著。唐.呂溫〈吐蕃別館和周十一郎中楊七錄事望白水山作〉詩: 「玉障擁清氣,蓮峰開白花。」 《紅樓夢》第四九回:「我已經打發人籠地炕去了,咱們大家擁爐作詩。」
4.聚集。《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唐.岑參〈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詩: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杖擁千官。」
5.護衛。《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紀》:「孟昶、諸葛長人懼,欲擁天子過江。」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四三齣:「日日風吹虜騎塵,三千犀甲擁朱輪。」
6.占有、據有。《文選.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 唐.王勃〈上劉右相書〉:「於是遭不諱之主,擁非常之位。」
7.阻塞。通「壅」 。《史記.卷一一五.朝鮮傳》:「真番旁眾國欲上書見天子,又擁閼不通。」 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yōng
(一)之又音。“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於隴切集韻韻會委勇切,𠀤雍上聲。說文本作𢹬。抱也。
禮·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
疏肆餘也,謂束帶之餘組及帶之垂者。收謂斂持在手,擁謂抱之於懷也。
前漢·夏侯嬰傳面雍樹馳註南方謂抱小兒爲雍樹,面偝也,雍抱持之,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馳。雍讀曰擁。
又持也。
前漢·高帝紀太公擁彗。
註如今卒持帚也。
又衞也,羣從也。
又爾雅·釋言邕支載也疏邕,又作擁。擁護支持,皆載任之義。
又集韻於容切,音雍。遮也。
禮·內則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
註擁,猶障也。或作𢹭。亦作𢶜。
“拥”形意通解
略說: 「擁」古作「𢹬」,從「手」,「雝」聲,本義為擁抱。詳解: 「擁」古作「𢹬」,從「手」,「雝」聲,本義為擁抱。《說文》:「𢹬,抱也。从手雝聲。」《禮記‧玉藻》:「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孔穎達疏:「擁,謂抱之於懷也。」
「擁」可表示持、執持。《莊子‧知北游》:「神農隱几擁杖而起,嚗然放杖而笑。」
「擁」可引申為簇擁、環圍。唐李白〈贈宣城趙太守悅〉:「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擁」也表示擁有。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殽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擁」還表示保護、擁護。《楚辭‧九歌‧少司命》:「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擁」可指聚集。《後漢書‧鄭太傳》:「而明公擁之,以為爪牙。」
「擁」也指阻塞。漢荀悅《漢紀‧成帝紀四》:「蜀郡岷山崩,擁江水竭,逆流三日乃通。」
「擁」亦指遮蔽。南朝陳後主〈隴頭水〉:「落葉時驚沫,移沙屢擁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