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文言文意思
“促”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促”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促”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紧迫。《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弦弦转急。”

2.动词 催促。《记王忠肃公翱事》:“公屡之,必如约。”

3.形容词 短;距离近。如“促膝谈心”。《后汉书·郦炎传》:“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

【促刺】忙迫;劳苦不安。

【促席】坐席互相靠近。形容亲密。韩愈《送浮屠令纵西游序》:“接膝,讥评文章。”

【促狭】1.狭窄;窄小。陈寿《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注引《献帝传》:“营中,可于平敞之处设坛场,奉答休命。”2.刻薄;爱捉弄人。3.气量狭小《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良性,虽骁勇不可独任。”

【促装】匆忙整理行装。谢灵运《初去郡》:“恭承古人意,反柴荆。”

“促”国语辞典解释

副词
急迫、緊迫。《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密得寶藏書,輒稱善,既聞徵所為,促召之。」 《聊齋志異.卷一〇.素秋》「駭異聞,素秋促入,慘然曰:『兄弟何以隔閡?』」


形容词
短。晉.無名氏〈同生曲〉二首之一:「人生不滿百,常抱千歲憂。早知人命促,秉燭夜行遊。」 唐.柳宗元〈封建論〉:「夏商周漢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动词
1.靠近。例: 「促膝長談」《文選.左思.蜀都賦》「合樽促席,引滿相罰。」

2.催迫。例: 「督促」「敦促」 。唐.李白〈魯郡堯祠送吳王之琅琊〉詩: 「日色促歸人,連歌倒芳樽。」

“促”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七玉切集韻韻會趨玉切,𠀤音趗。迫也,近也,密也。
 又局小,貌。
李白詩嗷嗷空城雀,身計何戚
 又刺
晉書·潘岳傳閣道謠曰:和嶠刺不得休。
受役於世也。
 又與趣同。

“促”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靠近、迫近。

詳解: 從「」,「」聲,本義為靠近、迫近。《說文》:「迫也。从人,足聲。《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音響一何悲,絃急知柱促。

  「」可表示短促。晉司馬彪〈贈山濤〉:「感彼孔聖歎,哀此年命促。

  「」也表示狹小、狹窄。《後漢書‧酈炎傳》:「大道夷且長,窘路狹且促。

  「」還表示急迫、緊迫。《南史‧謝裕傳》:「食未辦,而景仁為玄所召,玄性促,俄頃間騎詔續至。

  「」還指縮短。晉葛洪《抱樸子‧廣譬》:「大川不能促其涯以適速濟之情,五岳不能削其峻以副陟者之欲。

  「」亦表示迅速、趕快。《後漢書‧寒朗傳》:「帝怒罵曰:『吏持兩端,促提下。』

  「」也指推動、催促。《晉書‧宣帝紀》:「達與魏興太守申儀有隙,亮欲促其事,乃遣郭模詐降,過儀,因漏泄其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