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言文意思
“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代”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ài

“代”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i

1.动词 代替;取代。《谏太宗十思疏》:“何必劳神苦思,百司之职役哉。”

2.动词 交替;轮流。《左忠毅公逸事》:“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

3.名词 朝代。《活板》:“五时始印五经。”

4.名词 世代;父子相传。王维《王右丞集·李陵咏》:“汉家李将军,三将门子。”

【辨】世,代。上古时父子相继为一世,“代”则指朝代,如“三代”指三个朝代,不指三代人,而“三世”则指祖孙三代人。唐太宗李世民避讳“世”字,从此,“世”的这个意义便被“代”字所取代。

【代耕】官吏以俸禄代替耕作,所以称为官受禄为“代耕”。陶渊明《杂诗》:“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代庖】代替厨人做饭,比喻代做他人分内的事。刘安《淮南子·主术训》:“人主逾劳,人臣逾逸,是犹宰剥牲而为大匠斫也。”

“代”国语辞典解释

dài

名词
1.歷史的階段、分期。例: 「朝代」「古代」「唐代」「現代」《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泛指時間。例: 「年代」「時代」

3.量詞。計算輩分的單位。例: 「他家四代祖孫都從事同一行業。」

4.繼任的人。《宋史.卷四一六.余玠傳》「戎帥欲舉統制姚世安為代。」

5.國名:(1)戰國時的國家,為趙襄子所滅,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北省蔚縣東北。(2)五胡十六國鮮卑拓跋氏所建。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內蒙古一帶,後為前秦所滅。

6.姓。如宋代有代淵。

动词
1.替代、替換。例: 「代課」「越俎代庖」《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彼可取而代也。」

2.交替、輪流。《文選.張衡.東京賦》「於是春秋改節,四時迭代。」

3.接替、繼承。《左傳.莊公八年》「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 漢.王充《論衡.偶會》「父歿而子嗣,姑死而婦代。」

副词
輪流更換。例: 「人才代興」「新陳代謝」

“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𠀤音岱。更也,替也。
書·臯陶謨天工人其之。
莊子·逍遙遊許由曰: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俎而之。
 又世也。
家語古之王者,易攺號,取法五行。
 又不還曰
 又國名。趙之先有國。
前漢·地理志郡亳丘有五原關。
應劭曰國。
 又州名。漢郡屬幽州,魏攺爲州。
 又姓。周舉,明賢。
 又方書脈𠋫有
史記·倉公傳齊侍御史成病頭痛。脈法曰:則絡脈有過,其絕而脈賁者,病得之酒且內。王叔和曰:來數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
 又叶徒帝切,音地。
楚辭·九章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妒入以自。願𨻰情以白行兮,得罪過之不意。
 又叶湯的切,音剔。
揚子·太𤣥經將軍入虛,莫之得也。出險登丘,莫之也。

“代”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更替。

詳解: 從「」,「」聲。本義是更替。《說文》:「代,更也。从人,弋聲。」如《左傳.僖公十三年》:「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楚辭.離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王逸注:「代,更也。

  「」引伸表示代替、取替。如《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種》簡136:「居貲贖責(債)欲代者,耆弱相當,許之。」意謂以勞役抵償貲贖債務而要求以他人代替服役,只要強弱相當,可以允許。又如《國語.晉語》:「吾豈將徒殺之?吾將以公子重耳代之。

  「」表示世代、朝代。如《論語.八佾》:「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二代」指夏代、商代。又如《淮南子.氾論》:「夫殷變夏,周變殷,春秋變周,三代之禮不同,何古之從!」又以父子相繼為一代。如唐代王維〈李陵詠〉:「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還是古諸侯國名,戰國時被趙襄子所滅,其地在今河北蔚縣一帶。

  戰國司馬成公權有一殘泐字形,何琳儀釋為「」,銘文中用為姓氏。由於字形不清,姑備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