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文言文意思
“倒”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倒”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ǎo/dào

“倒”字的古汉语解释

dǎo

1.动词 人或坚立的东西横躺下来。《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东南倾。”

2.动词 失败;垮台。《三国志·曹爽传》:“于今日卿等门户矣。”

3.动词 把商店作价卖给别人。《儒林外史》:“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与人。”

dào

1.动词 位置、顺序、方向等颠倒。《祭妹文》:“则虽年光流,儿时可再,而已无与为印证者矣。”

2.动词 不顺;违逆。《韩非子·难言》:“且至于忤于耳而于心。”

3.动词 斟出;倾出。邵雍《天津感事诗》:“芳樽尽人归去,月光波色战未休。”

4.副词 反而;反倒。《窦娥冤》:“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把他老子药死了。”

【倒冠落佩】指去官归隐。

【倒灶】做事不顺利。

【倒持泰阿】倒拿着宝剑,将剑柄与人。比喻授权与人,反受其害。泰阿,宝剑名。

【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引申为热情迎客。“倒履”。

“倒”国语辞典解释

dǎo

动词
1.人或豎立的物體因本身或外來因素而橫躺下來。例: 「跌倒」「摔倒」「臥倒」「大水沖倒龍王廟」《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2.垮臺、失敗。例: 「倒閉」「倒臺」《三國志.魏書.卷九.曹爽傳》「夷三族」 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卿用讀書何為耶!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〇八回:「我們的生意,已經倒了。」

3.聲音沙啞。例: 「聽說那位名演員近日嗓子倒了,正在休息當中。」

4.北平方言:(1)指商家把整批貨物或全部店裡的物品頂讓給別人。例: 「將鋪子倒出去。」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我東頭街上談家當鋪折了本,要倒與人。現在有半樓貨,值得一千六百兩。」 (2)指轉移、更換、對調。例: 「倒手」「兩張桌子對倒一下。」

dào

动词
1.上下前後相反,或互相更換。《詩經.齊風.東方未明》「顛之倒之,自公召之。」 《朱子語類.卷七一.易.復》「如人善端初萌,正欲靜以養之,方能盛大。若如公說,卻是倒了。」

2.把物體或液體傾倒出來。例: 「倒茶水」「倒垃圾」 。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開筵交履舄,爛漫倒家釀。」

3.向後退。例: 「倒車」「倒退」

4.違逆、不順。《韓非子.難言》「且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 《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至亂之化,君臣相賊,長少相殺,父子相忍,弟兄相誣,知交相倒。」

副词
1.反而。表出乎意料之外。《紅樓夢》第二二回:「你連多少大生日都料理過了,這會子倒沒了主意。」 《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你老人家不說今日要歇半天兒嗎?怎的倒這麼早就來了。」

2.卻。《朱子語類.卷三九.論語.先進篇上》「如今人恁地文理細密,倒未必好,寧可是白直粗疏底人。」 《紅樓夢》第一九回:「你倒說說,我還要怎麼留你?我自己也難說了。」

3.反過來、相反的。例: 「海水倒灌」「倒掛金鉤」 。唐.徐凝〈杭州祝濤頭〉詩二首之二:「倒打錢塘郭,長驅白浪花。」

“倒”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𠀤刀上聲。什也。
 又絕,極笑也。
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
 又傾
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
 又潦
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瞻終不改。
 又揚子·方言大袴謂之頓。
今雹袴也。
 又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𠀤音到。
詩·齊風顚之之,自公召之。
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
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者,惟祭服尊其領,不也。
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又叶董五切,音覩。
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又叶都故切,音妒。
焦氏·易林衣裳顚,爲王來呼。呼去聲。

“倒”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仆倒、跌倒。

詳解: 從「」,「」聲,本義為仆倒、跌倒。《說文新附》:「仆也。从人,到聲。」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弓不虛發,應聲而倒。

  「」可表示失敗、敗落。《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夷三族」裴松之注引《魏略》:「事昭然,卿用讀書何為邪!於今日卿等門戶倒矣!

  「」也可表示躺下、躺倒。宋張先〈南歌子〉:「醉後和衣倒,愁來殢酒醺。

  「」還也可表示輪換。宋周密《癸辛雜識續集‧陳諤搗油》:「(長髯野叟)遂問今將何往,陳對以學正滿替,欲倒解由,別注他缺。

  「」亦可表示搬移、轉移。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摺:「我子待便摘離,把頭面收拾,倒過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