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媾”国语辞典解释
gòu
名词原指表親相互締結為婚,後泛指婚姻。《易經.屯卦.象曰》:「乘馬斑如,匪寇婚媾。」
动词
1.交配、交合。例: 「交媾」 。
2.議和、講和。例: 「媾和」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傳》:「秦既解邯鄲圍,而趙王入朝,使趙郝約事於秦,割六縣而媾。」
“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古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居𠋫切,𠀤音遘。說文重昏也。
左傳·隱十一年惟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昏媾。
註婦之父曰昏,重昏曰媾。
又寵也。
詩·曹風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又合也。與易男女構精之構同。
李白詩造化合元符,交媾騰精魄。
又和好也。
史記·虞卿傳樓昌曰:不如發重使爲媾。
戰國策作講。
“媾”形意通解
略說: 從「女」,「冓」亦聲,本義是締結婚姻。詳解: 「冓」字象兩個魚,口接著口之形。孫雍長指出,民俗認為魚類雌雄交配為口對口。聞一多指出,《詩經》、漢、苗、傜、侗等民族的民間故事、民歌、詩詞中,往往用魚來象徵兩性關係,又用來表示匹偶、情侶。如《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 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這裏用吃魚必吃魴魚或鯉魚,來比喻娶妻必娶齊國的姜姓女子或宋國的子姓女子(周武王封姜尚於齊,舜帝封契於商[殷],賜子姓,契為殷祖,宋為殷後,故亦子姓。「姜」與「子」分別為齊國及宋國的國姓,出自王侯的二姓女子,其貌美可以想見)。所以從「女」的「媾」可用來表示締結婚姻。《易.繫辭下》:「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此處「構」是「媾」的通假字,表示交合,意謂天地陰陽流通交融,使萬物化育勻和;雌雄牝牡精氣構合,使萬物化育生長(參陳鼓應)。
《易經.屯卦》六四:「乘馬斑如,求婚媾。」表示乘馬徘徊,欲求婚姻(陳鼓應)。
婚媾之「媾」當由遘遇之「遘」引申而得(李孝定),參見「遘」。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