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娲”文言文意思
“娲”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娲”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娲”字的古汉语解释

名词 女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说文·女部》:“,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娲皇】即女娲氏,古代神话中的帝王名,传说是羲之妹。

“娲”国语辞典解释

參見「女媧」 條。

“娲”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古蛙切集韻公蛙切,𠀤音蝸。
說文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又女媧始制笙簧。
禮·明堂位女媧之笙簧。
史記·五帝紀女媧煉五色石補天。
 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煉石補天處。
王象之詩女媧山下少人行,㵎谷雲深一鳥鳴。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姑華切,𠀤音瓜。義同。亦姓。
 又正字通方音或讀作蛙。
 又作窩。義𠀤同。

“娲”形意通解

略說:」從「」,「」聲。「女媧」是傳說中人類的始祖,古代的女帝。

詳解:」亦作「𡢓」,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女媧氏。《說文》:「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从女,咼聲。𡢓,籒文媧从𩰬。

  上古神話中,伏羲和女媧是兄妹,兩人結婚,生出人類,是人類的始祖。一說兩人用泥土造成人,又制定婚禮制度,使人類繁衍不息。成語「女媧補天」指女媧鍊就五色石,填補天上的裂縫。《列子.湯問》:「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練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鼇之足以立四極。《淮南.覽冥》:「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相傳女媧是古代女帝,繼其兄伏羲之後而為帝。

  位於山東省的東漢晚期武氏祠前石室(武開明祠)有伏羲女媧畫像,兩者人首蛇身,肩生羽翼,蛇尾相交。伏羲頭戴冠冕,手執矩尺,女媧綰結三髻,手執圓規。規和矩分別是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工具,寓意二神為世人定下種種禮制、法度,是人類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