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文言文意思
“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妾”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qiè

“妾”字的古汉语解释

qiè

1.名词 旧社会男子在正妻之外的配偶。《邹忌讽齐王纳谏》:“臣之妻私臣,臣之畏臣。”

2.名词 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孔雀东南飞》:“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妾媵】古代诸侯贵族女子出嫁,从嫁的妹妹或姪女称媵,后通称侍妾为妾媵。

“妾”国语辞典解释

qiè

名词
1.古代女子對自己的謙稱。例: 「賤妾」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賣胡粉女子》「妾豈復吝死,乞一臨尸盡哀。」 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2.男子的側室。俗稱為「姨太太」「小老婆」例: 「三妻四妾」 。元.劉時中〈端正好.眾生靈遭磨障套.叨叨令〉曲:「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無錢的受飢餒填清壑遭災障。」

“妾”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接切,音踥。接也。得接于君子者也。
禮·曲禮,不知其姓,則卜之。
前漢·五行志遇之而孕。
,童女也。
 又國名。
山海經雨師在其北。
楊愼曰雨師如姮娥織女之類,非。下文元股國在雨師北,可證。
 又姓。漢胥,志,見印藪
說文从䇂从女。䇂音愆。

“妾”形意通解

略說:」的本義是女性罪犯,引申為女僕,後來又表示不是明媒正娶的女子(季旭昇)。

詳解: 甲金文從「」從「」,「」象刑具,全字會有罪女子頭戴刑具之意。本義是女性罪犯,引申為女僕,後來又表示不是明媒正娶的女子(季旭昇)。

  古代有罪的女子多被挑選為侍女,而有姿色的侍女又得侍寢。這種非經正娶,但形同妻室的女子,遂被稱為「」。「」字後來常被用作女子自稱的謙詞。《說文》:「妾,有辠女子給事之得接於君者。从䇂从女。《春秋》云:『女爲人妾』,妾,不娉也。

  甲骨文表示有罪而充當僕役的女子,常與表示臣僕的「」對舉,《合集》629:「小臣三十、小妾三十」。又表示配偶,《合集》14036:「妾娩不其嘉」,意謂妾分娩不順利。

  金文表示有罪的女僕,大克鼎:「臣妾」,逆鐘:「僕庸(傭)、臣妾、小子」。《書.費誓》:「臣妾逋逃」,孔安國傳:「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

  戰國竹簡用作本義,《上博竹書三.周易》簡30:「畜臣妾,吉」,意謂畜養臣妾是吉利的。《上博竹書七.君人者何必安哉甲本》簡4:「宮妾以十百數」。《清華簡二.繫年》簡31:「晉獻公之婢(嬖)妾曰驪姬」,意謂晉獻公的愛妾名叫驪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