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文言文意思
“娘”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娘”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niáng

“娘”字的古汉语解释

niáng

1.名词 母亲。《木兰诗》:“爷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2.名词 长辈女性或已婚的年长的妇女。

3.名词 妇女的泛称,古代多指青年女子。《乐府诗集·黄竹子歌》:“一船使两浆,得还故乡。”

【娘娘】⒈母亲。⒉皇后;宫妃。⒊女神。

“娘”国语辞典解释

niáng

名词
1.少女。例: 「姑娘」《玉篇女部》「娘,少女之號。」 《樂府詩集.卷四四.清商曲辭一.晉宋齊辭.子夜歌四二首之六》「見娘善容媚,願得結金蘭。」

2.稱謂。稱母親。通「孃」例: 「爹娘」《水滸傳》第四二回:「我的哥哥又在別人家做長工,如何養得我娘快樂?」

3.妻子。例: 「娘子」「老闆娘」《警世通言三.卷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我教押司娘嫁這小孫押司,是肯也不?」

4.對長輩或已婚婦女的通稱。例: 「大娘」「婆娘」「姨娘」 。唐.蔣防《霍小玉傳》「長安有媒鮑十一娘者,故薛駙馬家青衣也。」

5.舊時奴僕對女主人的敬稱。《金瓶梅》第二三回:「娘是小的一個主兒,娘不高抬貴手,小的一時兒存站不的。」

6.罵人的話。語句中插入「娘」 字,表示憎惡或怨恨。元.石君寶《紫雲庭》第二折:「俺兩處各心碎,是有遭間阻的也不似俺不吉利,兀的是甚末娘別離!」 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百姓每刁潑,拏那金鎚來打他娘!」

niáng

名词
母親。《玉篇.女部》「孃,母也。」 例: 「爹孃」 。唐.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娘”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女良切集韻韻會尼良切。𠀤同孃。少女之號。
唐書·平陽公主傳高祖女,柴紹妻。高祖起兵,主與紹得數百人以應帝,定京師,號子軍。
 又馬頭,蜀女,化爲蠶。見圖經
 又雪衣,鸚鵡名,見開元遺事
 又雪面,馬名。
李肇國史補八百哥,雪面,窣地嬌,銜蟬奴,皆魏王繼笈馬名。
 又紅姑,野果名,見徐一夔·元故宮記
 又嫵媚,唐樂府曲名。
 又通作孃。後世稱母后曰孃孃。
蘇軾·龍川雜志仁宗謂劉氏爲大孃孃,楊氏爲小孃孃。
 又俗稱父曰爺,母曰。亦作耶孃。
古樂府不聞耶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娘”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聲,本義為少女,後借「」之義,表示母親。

詳解: 甲骨文從「」,「」聲,本義為少女,後借「」之義,表示母親,參見「」。《唐韻》:「娘,同孃,少女之號。」段玉裁注「」云:「又按《廣韻》孃,女良切,母稱。娘亦女良切,少女之号。唐人此二字分用畫然,故耶孃字斷無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二字在唐代以前區分嚴格,前者表示少女,後者表示母親,宋代之後區別漸混,「」亦表示母親,稱呼母親為娘的習慣,現代仍保留於中國北方大部分方言中。

  卜辭用作人名,如《合集》11423反:「帚(婦)娘」。

  古書用作本義,如《樂府詩集.清商曲辭.子夜歌》:「見娘喜容媚,願得結金蘭」。湯顯祖《紫釵記》:「儂家少年得娘憐」;亦用作假借義,如王實甫《西廂記》:「白頭娘不負荷,青春女成擔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