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文言文意思
“奴”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奴(简繁同形)
拼音:nú
“奴”字的古汉语解释
nú
1.名词 奴隶;奴仆。《游黄山记》:“时已过午,奴辈适至。”
2.名词 女子自称的谦词。《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官人不知,容奴告禀。”
3.名词 自我谦称或对他人的鄙称。《左忠毅公逸事》:“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
“奴”国语辞典解释
nú
名词1.古代本指獲罪入官服雜役的人,後泛指奴僕。例: 「奴隸」 、「奴婢」 。《論語.微子》:「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唐.杜甫〈哀王孫〉詩: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2.男女自稱的謙詞。例: 「奴家」 。《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五.王昭君變文》:「遠指白雲呼且住,聽奴一曲別鄉關。」 明.高明《琵琶記.五娘勸解公婆爭吵》:「奴自有些金珠,解當充糧米。」
3.對人鄙視、輕蔑的稱呼。例: 「守財奴」 、「賣國奴」 。《晉書.卷一〇三.劉曜載記》:「叛逆胡奴!要當生縛此奴,然後斬劉貢。」
4.姓。如明代有奴管。
动词
驅使、役使。例: 「奴役」 。唐.韓愈〈原道〉:「入者主之,出者奴之。」
“奴”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乃都切集韻韻會正韻農都切,𠀤音孥。說文奴婢,古之罪人。
周禮·秋官·司厲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藳。凡有爵者,與七十者,未齔者,皆不爲奴。
前漢·衞靑傳人奴之生,得無笞罵足矣,安望封侯乎。
又地名。雍奴,漢縣,屬漁陽郡。建武二年,封𡨥恂爲雍奴侯。見後漢書。
又澤名。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見水經注。
又姓。廬奴之後。見統譜。
又念奴,官妓名。
元稹·連昌宮詞力士傳呼覓念奴。
又梵言䭾索迦,華言奴。
又飛奴,鴿也。張九齡家養羣鴿,每與親知書信,繫鴿尾上,依所敎投之。
又燭奴,燭檠也。申王以檀木刻童子執畫燭,名曰燭奴。見天寶遺事。
又酪奴,與茗爲奴。齊王肅品題食物,惟酪不中與茗爲奴,見洛陽伽藍記。
又木奴,柑橘號。
杜甫詩方同楚客憐鄕樹,不學荆州利木奴。見玉堂閑話。
又竹奴,靑奴,世所稱竹夫人,所以憩臂休膝者,見黃庭堅集。
又錫奴,溫足缾也。荔枝奴,龍眼也。狸奴,獺也。𠀤見玉堂閑話。
又類篇奴故切,音砮。亦賤稱也。
“奴”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奴」象雙手在身後交疊,表示地位低下的奴隸。後加從「又」(驅使奴隸的手)。本義是奴隸、奴僕。詳解: 甲骨文「奴」象雙手在身後交疊、反翦,表示地位低下的奴隸。後加從「又」,代表驅使奴隸的手。本義是奴隸、奴僕。金文改為從「女」,古代奴婢多用女子,所以從「女」,「女」也起聲旁作用(沈培)。甲骨文「奴」字和「女」字的區別是:「女」字象女人雙手交疊於胸前,「奴」字奴僕雙手交疊於背後(于省吾)。甲骨文「訊」字從「奴」為意符,表示訊問奴隸、俘虜。參見「訊」。
《說文》:「奴,奴、婢,皆古之辠人也。《周禮》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藁。』从女从又。㚢,古文奴从人。」
甲金文用作人名、地名。金文習見「咎奴」一地名,如四年咎奴蓸令戈:「咎奴」。「咎奴」《漢書.地理志》作「高奴」,戰國時屬於魏國,在今陝西省延安市東北。
戰國竹簡通假為「如」,表示如同,《郭店簡.老子甲》簡8-9:「夜(豫)乎奴(如)冬涉川,猷(猶)乎丌(其)奴(如)愄(畏)田鄰。」意謂猶豫如冬天過河,躊躇如害怕周邊的鄰國(劉釗)。《上博竹書四.多薪》簡2:「多人多人,莫奴(如)兄[弟]。」意謂在多人之中,沒有比兄弟更親近的(季旭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