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文言文意思
“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弩(简繁同形)
拼音:nǔ
“弩”字的古汉语解释
nǔ
名词 弩弓,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的弓。《赤壁之战》:“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弩”国语辞典解释
nǔ
名词用機械力量發射的硬弓。例: 「連弩」 、「萬弩齊發」 、「劍拔弩張」 。《史記.卷一〇八.韓長孺傳》:「且彊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 《文選.賈誼.過秦論》:「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𠀤怒上聲。說文弓有臂者。
釋名弩,怒也,有勢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鉤弦曰牙,似齒牙也。牙外曰郭,爲牙之規郭也。下曰懸刀,其形然也。合名之曰機,言如機之巧也,亦言如門戸樞機,開合有節也。
古史考黃帝作弩。
太公·六韜强弩長兵者,所以踰水戰也。
史記·孫吳傳萬弩夾道而發。
又弩師,軍名。
後漢·順帝紀調五營弩師,令敎習戰射。
又弩父,卒名。
揚子·方言東海之門卒謂之弩父。
註主擔幔弩導幨,因名。
又水弩,蟲名。
前漢·五行志註射工亦呼水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