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文言文意思
“弭”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弭”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弭”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弓的两端。《诗经·采薇》:“四牡翼翼,象鱼服。”

【又】不加装饰的弓。《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2.动词 停止。《邵公谏厉王弭谤》:“吾能谤矣,乃不敢言。”

3.动词 安定;顺服。《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国家而人民。”

【弭谤】遏止非议。

【弭兵】息战;停止战争。

【弭节】按节;途中暂时驻留。

“弭”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無綵繳纏飾,末端以骨、角鑲嵌的弓。《說文解字.弓部》「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 桂馥義證引孫炎曰:「弭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2.弓的末端。《廣韻.上聲.紙韻》「弭,弓末。」 《詩經.小雅.采薇》「四牧翼翼,象弭魚服。」

3.地名。春秋時鄭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密縣境。

4.姓。如漢代有弭彊。

动词
1.停止、平息、消除。《左傳.成公十六年》「若之何,憂猶未弭。」 《後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下.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2.安撫。通「敉」《史記.卷四六.田敬仲完世家》「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者。」

3.遺忘。《文選.江淹.雜體詩.潘黃門》「俯仰未能弭,尋念非但一。」

“弭”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綿婢切集韻韻會母婢切正韻莫禮切,𠀤音敉。
說文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
爾雅·釋器有緣者謂之弓,無緣者謂之
今之角弓也。
李巡曰:骨飾兩頭曰弓,不以骨飾兩頭曰。孫炎曰:緣謂繳束而漆之,謂不以繳束骨飾兩頭者也。
釋名弓末謂之,以骨爲之,滑也。
詩·小雅,魚服。
,弓反末也。
者,弓弰之名,以象骨爲之,是弓之末,弛之則反曲,故云象爲弓反末也。
 又廣韻息也。
玉篇止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自今以往兵,其少矣。
 又玉篇忘也。
詩·小雅心之憂矣,不可忘。
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又玉篇安也。
史記·田完世家夫治國家,而人民者,無若乎五音。
 又玉篇滅也。
後漢·趙壹傳下則抗論當世,消時災。
 又按也,低也。
屈原·離騷吾令羲和節兮。
,按也。
司馬相如·子虛賦節裴回。
司馬彪云:,猶低也。
 又地名。
左傳·莊二十一年春胥命于
,鄭地。
 又釋名也。,兩致之言也。考證:〔釋文弓又謂之。〕 謹照原文又改末。

“弭”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從「」,「」是形符,「」是聲符,「」是弓末之彎曲處。

詳解: 金文從「」從「」,「」是形符,「」是聲符,「」是弓末之彎曲處。

  金文用作本義,師湯父鼎:「象弭、矢臸(箭)」。「象弭」是用象牙製造的弓弭,《詩.小雅.采薇》:「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毛亨《傳》:「象弭,弓反末也,所以解結也。」鄭玄《箋》:「弭,弓反末彆者,以象骨為之。」孔穎達《疏》引孫炎曰:「弭,弓稍之名,以象骨為之,是弓之末。」金文又用作國名,弭弔盨:「弭弔(叔)乍(旅)盨。

  《說文》:「弭,弓無緣,可以解轡紛者。从弓耳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