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文言文意思
“绵”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綿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mián
“绵”字的古汉语解释
mián
1.名词 丝绵。《广韵》:“精曰绵,粗曰絮。”
2.动词 延续;连续。《后汉书·西羌传》:“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
3.形容词 久远。陆机《饮马长城窟行》:“去家邈似绵。”
4.形容词 软弱;薄弱。《汉书·严助传》:“且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又无车骑弓弩之用。”
【绵薄】能力微弱;多用于自谦之词。
“绵”国语辞典解释
mián
副词1.連續不斷。例: 「綿延」 、「連綿」 。
2.細密的。例: 「綿密」 。
名词
1.精細的絲絮。例: 「絲綿」 。《晉書.卷二四.職官志》:「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 唐.韓愈〈河南令張君墓誌銘〉:「度支符州,折民戶租,歲徵綿六千屯。」
2.棉花、棉絮,同「棉」 。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則,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
3.形狀、質地像綿的物體。例: 「海綿」 。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游〉詩: 「想見東郊攜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綿。」
4.《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九章。根據〈詩序〉:「〈綿〉,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 乃嘉美太王及文王之詩。首章二句為:「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5.姓。如晉朝有綿思。
形容词
微薄、微弱。同「棉」 。例: 「綿薄之力」 。《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新唐書.卷一五四.列傳.李晟》:「淮南兵綿弱,鄆人素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