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国语辞典解释
mián
副词1.連續不斷。例: 「綿延」 、「連綿」 。
2.細密的。例: 「綿密」 。
名词
1.精細的絲絮。例: 「絲綿」 。《晉書.卷二四.職官志》:「秋絹二百匹,綿二百斤。」 唐.韓愈〈河南令張君墓誌銘〉:「度支符州,折民戶租,歲徵綿六千屯。」
2.棉花、棉絮,同「棉」 。明.歸有光〈先妣事略〉:「孺人之吳家橋,則治木綿,入則,則緝纑,燈火熒熒,每至夜分。」
3.形狀、質地像綿的物體。例: 「海綿」 。宋.陸游〈醉中懷眉山舊游〉詩: 「想見東郊攜手日,海棠如雪柳飛綿。」
4.《詩經.大雅》的篇名。共九章。根據〈詩序〉:「〈綿〉,文王之興,本由大王也。」 乃嘉美太王及文王之詩。首章二句為:「綿綿瓜瓞,民之初生。」
5.姓。如晉朝有綿思。
形容词
微薄、微弱。同「棉」 。例: 「綿薄之力」 。《漢書.卷六四上.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嚴助》:「且越人綿力薄材,不能陸戰。」 《新唐書.卷一五四.列傳.李晟》:「淮南兵綿弱,鄆人素易之。」
“绵”康熙字典解释
玉篇廣韻集韻𠀤同緜。“绵”形意通解
略說: 同「緜」,從「系」,從「帛」,表示延續、連續。詳解: 同「緜」,從「系」,從「帛」,表示延續、連續。《說文》:「聯微也。从系从帛。」《穀梁傳‧成公十四年》:「長轂五百乘,綿地千里。」范宁注:「綿猶彌漫。」 「綿」可表示纏繞。《楚辭‧招魂》:「秦篝齊縷,鄭綿絡些。」王逸注:「綿,纏也。」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