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眄”文言文意思
“眄”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眄(简繁同形)
拼音:miǎn
“眄”字的古汉语解释
miǎn
动词 斜着眼睛看。
【又】泛指看。《史记·邹阳列传》:“按剑相眄。”《归去来兮辞》:“眄庭柯以怡颜。”
【眄睐】⒈顾盼;目光左右环视。⒉眷顾。
【眄睨】斜视的样子。
【眄伺】窥伺。
“眄”国语辞典解释
miǎn
动词1.斜視。《樂府詩集.卷三九.相和歌辭十四.古辭.豔歌行》:「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清。」
2.泛指望、看。唐.李冶〈感興〉詩: 「仰看明月翻含意,俯眄流波欲寄詞。」
“眄”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莫甸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麫。說文目偏合也。
又袤視也。
揚子·方言自關而西,秦晉之閒曰眄。
史記·鄒陽傳按劒相眄。
前漢·班固敘傳虞卿以顧眄,而捐相印。
陶潛·歸去來辭眄庭柯以怡顏。
又流眄,轉眼貌。
張衡·西京賦眳藐流眄,一顧傾城。
又淮南子·覽冥訓臥倨倨,興眄眄。
註眄眄然,視無智巧貌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彌殄切正韻莫辨切,𠀤麫上聲。義同。
俗作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