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文言文意思
“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免(简繁同形)
拼音:miǎn
“免”字的古汉语解释
miǎn
1.动词 除去;脱掉。《殽之战》:“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2.动词 免除;避免。《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免于灾祸;免于罪过。《冯婉贞》:“操刀挟盾,猱进鸷击,或能免乎?
3.动词 赦免;释放。《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4.动词 罢免。《汉书·文帝纪》:“逐免丞相勃,遣就国。”
【免乳】生育。免:通“娩”。
“免”国语辞典解释
miǎn
动词1.避開、脫逃。例: 「避免」 、「倖免於難」 。《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
2.去除、省去。例: 「免除」 、「免費」 、「減免」 、「免稅」 。
3.脫去。《左傳.哀公十六年》:「而又掩面以絕民望,不亦甚乎,乃免冑而進。」
4.罷黜、革除。例: 「罷免」 、「黜免」 。《漢書.卷四.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名词
姓。如漢代有免乙。
wèn
名词古代一種脫冠紮髮的喪服。通「絻」 。《集韻.去聲.問韻》:「絻,喪冠也。或省。」 《左傳.僖公十五年》:「穆姬聞晉侯將至……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 晉.杜預.注:「免、衰、絰,遭喪之服。」
动词
去冠紮髮,穿著喪服,以示哀悼。同「絻」 。《禮記.檀弓上》:「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
“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亡辨切集韻韻會美辨切,𠀤音勉。玉篇去也,止也,脫也。
增韻事不相及也。
正譌从兔而脫其足。
前漢·賈誼傳免起阡陌之中。
註師古曰:免者,言免脫徭役也。
又廣韻黜也。
韻會縱也。
前漢·文帝紀遂免丞相勃,遣就國。
又姓。
韻會衞大夫免餘。
又集韻武遠切,音晚。默也。
又集韻無販切,音萬。喪冠也。春秋傳,𨻰侯免擁社。徐邈讀。
又正韻文運切,音問。娩生子也。
又喪禮,去冠括髮也。
通雅禮記云:公儀仲子之喪,檀公免焉。
註兔音問,別作絻。
又物之鮮者爲免。
禮·內則菫荁枌楡免薧。
註免新鮮者,薧乾𨻰者。言菫荁枌楡,或用新,或用舊也。
“免”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卩」(跪坐人形)從帽形(以◎表示),象人頭戴冠冕之形(郭沫若、高鴻縉),是「冕」的初文。本義是帽子、冠冕,或戴帽子。後來表示免除、避免。詳解: 甲骨文從「卩」(跪坐人形)從帽形(以◎表示),象人頭戴冠冕之形(郭沫若、高鴻縉),是「冕」的初文。本義是帽子、冠冕,或戴帽子。後來表示免除、避免。金文不從「卩」而從「人」,或從「大」。
甲骨文用作人名,《屯南》4516:「免示廿」,表示免驗收了二十(塊龜甲)。金文用作姓氏,師閔鼎:「師閔乍(作)免白(伯)寶鼎」。《通志.氏族略》:「免氏,姬姓。《左傳》衛有免餘,衛公孫也。漢有免乙,為上郡太守。」又用作人名。
戰國竹簡通假作「勉」,表示勉力。《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簡25:「免(勉)女(如)也」,表示勉力的樣子。又表示免除,《郭店楚簡.六德》簡28:「袒免為宗族也,為朋友亦然。」「袒免」即袒衣免冠。古代喪禮中,凡五服以外的遠親,無喪服之制,唯脫上衣,露左臂,脫冠扎髮,用寬一寸布從頸下前部交於額上,又向後繞於髻,以示哀思(漢語大詞典)。《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簡51:「臨難見死,不取苟免。」表示臨當大難,將要死亡,不苟且免禍。
漢帛書通假為「晚」,《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第179行:「大器免(晚)成」,表示貴重的器物需要長時間才能製成,比喻人的才華往往到晚年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