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文言文意思
“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切”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qiē/qiè

“切”字的古汉语解释

qiē

1.动词 切割;用刀分割东西。《鸿门宴》:“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而啖之。”

2.动词 磨。《诗经·卫风·淇奥》:“如如磋,如琢如磨。”

qiè

1.动词 贴近;切近。《荀子·劝学》:“《诗》《书》故而不。”

2.形容词 恳切;深切。《柳毅传》:“迨诉频,又得罪舅姑。”

3.形容词 迫切;急切。《黄生借书》:“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如是。”

4.形容词 严厉。《陈情表》:“诏书峻,责臣逋慢。”

5.副词 务必;一定。《失街亭》:“宜小心在意。”

【切云】接云。古代一种高帽的名称。

“切”国语辞典解释

qiè

动词
1.咬、咬緊。例: 「咬牙切齒」《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軻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2.貼近。例: 「切身之痛」「不切實際」《荀子.勸學》「詩書故而不切。」

3.按脈。例: 「望、聞、問、切」《史記.卷一〇五.扁鵲倉公傳》「不待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形容词
1.密合。例: 「貼切」「親切」《晉書.卷五六.江統傳》「申論陸雲兄弟,辭甚切至。」

2.急迫、急促。例: 「返鄉心切」「杜鵑聲切」《文選.李密.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3.所有的。參見「一切」 條。

副词
一定、千萬。例: 「切記」《老殘遊記》第一回:「諸位切不可亂動。」


名词
1.要點。《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焉。」

2.古代拼音法。將兩字拼讀成一字的聲音。原則是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如「端,都官切。」 都取ㄉ音,官取ㄨㄢ韻,合讀為「ㄉㄨㄢ」 。參見「反切」 條。

qiē

动词
1.用刀把東西割斷、分開成幾部分。例: 「切菜」「切斷」「切割」「切水果」

2.向批發商批購貨物。例: 「切貨」

3.電訊傳播中,截斷目前通訊,將第三消息插入。例: 「將鏡頭切進來。」

4.籃球賽中閃身進攻對方籃下。例: 「空手切入」「單刀切入」

5.一種球技。利用球拍做下切動作,使之旋轉。用於網球、乒乓球等。

6.幾何學上指直線與弧線或兩弧線相接於一點。例: 「兩圓相切」

“切”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結,音竊。
說文刌也。从刀,七聲。
廣韻割也,刻也。
爾雅·釋器骨謂之
治骨器。
禮·內則聶而之爲膾。
 又迫也,急也。
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也。
 又愨實也。
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愨之言。
 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
師古曰:,要也。
 又史記·扁鵲傳不待脈。
,按也。
 又韻會也,剴也。
 又韻會。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
 又前漢·外戚傳皆銅沓,冒黃金塗。
師古曰:,門限也。音千結反。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計,音砌。衆也。
 又一,大凡也。
前漢·平帝紀滿秩如眞。
師古曰:一者,權時之事,如以刀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
 又韻補砌或作
張衡·西京賦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又叶音刺,與刺通。
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也。

“切”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用刀切割。

詳解: 從「」,「」聲,本義為用刀切割。《說文》:「刌也。从刀,七聲。」「」的初文疑為「」,小篆開始才出現從「」,「」聲的「」,參見「」。《禮記‧少儀》:「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白居易〈輕肥〉:「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由切割之義可引申為工藝名稱。《詩‧衛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象謂之磋。

  「」也可引申為學問上的切磋。如漢賈誼〈治安策〉:「習與智長,故切而不媿。」明袁宏道〈答江進之別詩〉:「有過必直陳,無憂不共切。

  「」還可表示急切,如《論語‧子張》:「問切而近思。」皇侃疏:「切,猶急也。」也表示緊要,如《漢書‧揚雄傳下》:「請略舉其凡,而客自覽其切焉。」顏師古注:「切,要也。」還表示務必,如《契丹國志‧景宗紀》:「汝子母切毋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