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谧”文言文意思
“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謐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mì
“谧”字的古汉语解释
mì
形容词 安宁;平静。《晋书·袁瓌传》:“朝野无虑,江外谧静。”归有光《上总制书》:“诸夷恭顺,四边宁谧。”
“谧”国语辞典解释
mì
形容词安寧、寧靜。例: 「安謐」 、「靜謐」 。
动词
靜止。唐.王勃〈拜南郊頌〉:「王良縱策,雲藏星謐。」
“谧”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彌必切集韻韻會正韻覓輺切,𠀤音蜜。說文靜語也。一曰無聲也。
爾雅·釋詁靜也。
廣韻愼也,安也。
班固·漢武帝內傳內外寂謐。
魏志·東夷傳海表謐然。
宋書·樂志謝莊明堂歌云:地紐謐,乾樞回。
“谧”形意通解
略說: 從「言」,「𥁑」聲,本義為寂靜。詳解: 從「言」,「𥁑」聲,本義為寂靜。《說文》:「靜語也。从言,𥁑聲。一曰:無聲也。」《素問‧五運行大論》:「其政為謐。」明歸有光《上總制書》:「諸夷恭順,四邊寧謐,足稱盛治。」
「謐」也表示安寧。漢賈誼《新書‧禮容語下》:「其詩曰:『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謐。』謐者,寧也,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