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文言文意思
“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弟”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uí

“弟”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弟弟。白居易《琵琶行》:“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故。”《木兰诗》:“小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2.名词 泛指同辈中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3.名词 次序;等第。《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大乱五,小乱三……。”

4.副词 尽管;只管。《史记·孙膑传》:“君重射,臣能令君胜。”

动词 “悌”的古字。弟弟尊敬顺从兄长。《论语·学而》:“孝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弟”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稱謂:(1)稱同胞男子先生者為「兄」 ,後生者為「弟」例: 「么弟」「胞弟」「令弟」「舍弟」《左傳.隱公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也稱為「弟弟」 。(2)稱親戚中同輩而年紀比自己小的男子。例: 「堂弟」「表弟」「妻弟」「族弟」 。(3)古代亦稱女子後生者為「弟」 。即妹。《孟子.萬章上》「於衛主讎由彌子之妻,與子路之妻兄弟也。」 《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及乃呂后弟呂嬃之夫。」 (4)對同輩朋友的自稱。例: 「愚弟」「閣下海量,小弟自嘆弗如!」 《紅樓夢》第二回:「雨村忙亦笑問:『老兄何日到此,弟竟不知。』」 (5)稱年少於己者的同輩朋友。例: 「仁弟」「賢弟」

2.次序、等第。《呂氏春秋.貴直論.原亂》「亂必有弟:大亂五、小亂三。」 《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徙雲陽、平陵縣,以高弟入為長安令。」

3.門徒、學生。例: 「弟子」「徒弟」 。唐.賈至〈工部侍郎李公集序〉:「可謂孔門之弟,洙泗遺徒。」

名词
儒家稱敬順兄長、友愛兄弟的倫理道德為「弟」 。同「悌」《禮記.大學》「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


动词
敬愛兄長。同「悌」《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副词
但、且。《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太史公曰》「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

“弟”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徒禮切集韻韻會正韻待禮切,𠀤第上聲。
說文朿韋之次第也。
釋名,第也,相次第而上也。
廣韻今爲兄字。
爾雅·釋親男子先生爲兄,後生爲
書·君𨻰惟孝友于兄
 又與悌通。
廣雅,順也,言順於兄。
禮·曲禮僚友稱其也。
 又易也。
廣韻愷悌,一作豈
詩·齊風齊子豈
豈,樂也。,易也。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𠀤音第。義同。◎按集韻以兄、豈爲上聲,孝爲去聲,據廣韻薺、霽二韻,俱訓兄,霽韻悌訓孝悌,又上聲。宋禮部韻,悌訓愷悌,上去二聲通押。則兄、豈、孝,俱可通用上去二聲也。

“弟”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從「」從◎,甲骨文或從丨從◎,「」是「」的初文,象戈柄之形,「」字象繩索纏繞戈柄之形。學者多從徐灝的說法,認為戈柲纏繞繩索,整齊有次弟,故有次弟之義,又引申為兄弟。

詳解: 甲金文從「」從◎,甲骨文或從丨從◎,「」是「」的初文,象戈柄之形,「」字象繩索纏繞戈柄之形。學者多從徐灝的說法,認為戈柲纏繞繩索,整齊有次弟,故有次弟之義,又引申為兄弟。

  金文或不從「」的初文而從「」,「」象木橛之形,繩索纏繞戈柄與木橛之意同。

  甲金文表示兄弟之弟,殳季良父壺:「用亯孝于兄弟、婚顜、者(諸)老」。

  《說文》:「弟,韋束之次弟也。从古字之象。凡弟之屬皆从弟。𠂖,古文弟从古文韋省,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