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文言文意思
“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kàng

“伉”字的古汉语解释

kàng

1.名词 配偶,常“伉俪”连用。《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俪而亡之。”

2.形容词 强健。《汉书·赵充国传》:“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健各千。”

【又】形容词 刚强;刚直。《史记·郅都传》:“郅都直。”

3.动词 通“抗”。抵御;抵抗。《战国策·秦策一》:“天下莫之能。”

【又】匹敌;相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礼下布衣之士。”

4.形容词 通“亢”,高。《诗经·大雅·緜》:“皋门有。”

【又】形容词 极。《荀子·王制》:“隆高。”

“伉”国语辞典解释

kàng

名词
1.配偶。參見「伉儷」 條。

2.姓。如漢代有伉喜。

动词
1.對等、匹敵。通「抗」《戰國策.秦策一》「橫歷天下,廷說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與之伉。」

2.抵擋。通「抗」《呂氏春秋.季冬紀.士節》「養及親者,身伉其難。」

形容词
1.高、高大。通「亢」《詩經.大雅.綿》「皋門有伉。」 漢.毛亨.傳:「伉,高貌。」

2.強壯。《漢書.卷八.宣帝紀》「選郡國吏三百石伉健習騎射者,皆從軍。」 唐.顏師古.注:「伉,強也。」

3.剛直。漢.揚雄《法言.吾子》「事勝辭則伉,辭勝事則賦。」

“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口浪切,𠀤康去聲。儷,配耦也,敵也。
左傳·成十一年已不能庇其儷。
儷者,言是相敵之匹耦。
 又與抗同。
莊子·漁父篇萬乗之主,千乗之君,夫子未嘗不分庭禮。
 又淮南子·齊俗訓行以違俗。
 又直也。
揚子·法言事勝辭則
 又姓。
 又集韻韻會𠀤居郞切,音剛。正直貌。
 又叶苦郞切,音康。
詩·大雅臯門有。與閌同。
高貌。
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
戴侗曰高亢之亢當作亢。與亢龍之亢同。亢字原刻从凡不从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