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文言文意思
“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佩(简繁同形)
拼音:pèi
“佩”字的古汉语解释
pèi
1.名词 系挂在衣带上的装饰物。《林黛玉进贾府》:“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
2.动词 佩带;挂。《鸿门宴》:“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动词 敬佩;佩服。杜甫《湘江宴饯裴二端公赴道州》:“鄙人奉未眷,佩服自早年。”
【佩服】⒈佩挂。⒉铭记。⒊遵循。⒋悦服;钦敬。
【佩弦】比喻自箴自戒。弦,弓弦。弦常紧绷,所以性缓的人佩以自警。
“佩”国语辞典解释
pèi
名词古人繫在腰帶上的一種裝飾品。例: 「玉佩」 。《詩經.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也作「珮」 。
动词
1.繫物在衣帶或衣服上。例: 「佩劍」 、「佩玉」 、「那警員身上佩帶一把手槍。」 《晉書.卷三六.張華傳》:「吾少時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當得寶劍佩之。」
2.敬仰信服。例: 「欽佩」 、「敬佩」 。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謝玉環刀等啟〉:「垂光既深,銘佩更積。」
“佩”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𠀤音悖。釋名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陪貳也。一德佩,一事佩。
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
左傳·閔二年晉狐突曰:佩衷之旗也。
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
又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𤣥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
又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
又論語去喪無所不佩。
又白虎通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鍼縷。
又水縈紆謂之佩。
水經注鮑丘水北佩謙澤,眇望無垠。
又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衆溪南流注于渭。
又叶蒲眉切,音裴。
詩·秦風何以贈之,瓊瑰玉佩。叶上思。
又叶蒲邁切,音敗。
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能音柰。
說文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
徐鉉曰俗別作珮,非。考證:〔釋名佩,倍也。言非一物者,有陪貳也。〕 謹照原文言非一物者改言其非一物。
“佩”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人」從「巾」從「凡」,象人佩巾形。本義是佩戴。詳解: 「佩」在古代又指大帶,是古人服飾之一。學者多以「凡」為聲符,按「凡」、「佩」聲母相同,但韻母遠隔,姑備一說。
金文表示大帶,𤼈簋:「易(賜)佩」。又表示佩繫,頌鼎:「頌拜稽首,受令(命)冊,佩以出。」
《說文》:「佩,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