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皤”国语辞典解释
pó
形容词1.白。元.呂止庵〈後庭花.儒冠兩鬢皤〉曲:「儒冠兩鬢皤,青衫老淚多。」
2.白髮的。例: 「皤叟」 、「皤翁」 。唐.白居易〈白髮〉詩: 「白髮生來三十年,而今鬚鬢盡皤然。」
3.大的。唐.杜牧〈雨中作〉詩: 「濁醪氣色嚴,皤腹瓶甖古。」
动词
凸出。《左傳.宣公二年》:「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
“皤”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薄波切集韻蒲波切韻會正韻蒲禾切,𠀤音婆。說文老人白也。
博雅白也。
玉篇素也。
易·賁卦賁如皤如。
疏皤是素白之色。
又大腹也。
左傳·宣二年城者謳曰:皤其腹。
疏皤是腹之狀。
又腹下白處。
韓愈·月蝕詩弊蛙拘送主官府,帝箸下腹嘗其皤。
又豐多貌。
左思·魏都賦行庖皤皤。
又草名。
爾雅·釋草蘩,皤蒿。
疏凡艾白色爲皤蒿。
又與番通。
班固·辟雍詩皤皤國老。
註鬢白貌。
書·秦誓史記·秦本紀俱作番番。
又廣韻博禾切集韻逋禾切,𠀤音波。義同。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馬馽足橫行曰皤。
易·賁卦賁如皤如。董遇說。
說文或作𩕏。
“皤”形意通解
「皤」亦作「𩕏」,意指白髮老人。《說文》:「皤,老人白也。从白番聲。《易》曰:『賁如皤如』。 𩕏,皤或从頁。」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